更年期綜合征常有以下表現:
植物神經係統的不穩定: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耳鳴、眼花、多夢、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疲勞、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陣發性心動過速、血壓波動、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腹瀉等;血管收縮、舒張規律的失調:表現為顏麵潮紅、頭頸部脹熱、多汗等;生殖器官的萎縮:表現為陰道幹澀、刺痛、灼熱,月經不再來潮等。
正因為上述明顯的不適症狀,許多人認為,更年期就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更年期是性成熟向老年期的逐漸過渡階段。此時,卵巢功能衰退,月經逐漸停止,不再生育,但隻要身體健康,全身其他功能並不衰老。
人衰老的快慢與遺傳、免疫、內分泌、環境、營養、精神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有個體差異。同一年齡段的人,有的精神煥發,頭腦敏捷;有的則精力、體力不支,反應遲鈍,這說明衰老是可以延緩的。目前,隨著生活、醫療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正不斷延長,衰老也得以有效的延緩。
現在40多歲的女性,無論是外貌還是精神狀態、思維能力和行動等各方麵,還是相當“年輕”的,她們肩負著事業、家庭的重任,有人說更年期過後是女性的第二青春,這也反映出更年期並不意味著衰老。
因此,處於更年期的女性,應對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有正確的認識,應時刻保持樂觀情緒,增強體質,振奮精神,以利於身心健康,真正地延緩衰老。
為此,更年期的女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更年期綜合征的輕重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保持思想鎮定、情緒樂觀、精神飽滿,避免煩躁不安現象的發生。
(2)絕經期前有一個月經量增多、周期延長的過渡時期。如果發現月經持續10天以上或月經量過多者,應及早去醫院診治。
(3)更年期婦女由於陰道粘膜變薄、變脆,抗病力減退,容易感染滴蟲或黴菌,故應保持陰部的清潔。
女性心理健康3大殺手
現代女性由於本身有經期、懷孕、生產等特殊生理過程,日常生活中又肩負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加上女性生性較敏感,情緒波動較大,因此很容易因憂鬱、急躁、焦慮等內在因素擾亂氣血運行,從而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內分泌失調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進一步誘發不良情緒,惡性循環就導致心理疾患的發生。這種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圍產期抑鬱症
產前抑鬱和產後抑鬱統稱“圍產期抑鬱症”。產前抑鬱症的危害性遠遠大於產後抑鬱症,生育期的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調節能力差的女性此時沒有得到適當照顧,心理壓力過大就很容易出現抑鬱、焦慮、躁狂等精神症狀,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諸如自殘、自殺等,累及胎兒的性命。
專家提醒,女性從懷孕起,就應該在心理上及時調節,做好角色轉換。同時,要保持心情放鬆,注意飲食均衡,多休息,多從醫生、已婚人士或書本上了解懷孕保健的知識,對自己身體和情緒出現的狀況有全麵的了解。
(2)經前綜合征
相信很多男士都或多或少地領教過女朋友或妻子的“經前綜合征”的厲害。煩躁不安、容易發怒、抑鬱焦慮、頭痛、眩暈失眠、胸悶乏力等一係列症狀讓她們突然就變得不可捉摸起來。經前綜合征發病率約占適齡婦女的40%以上,因為往往不被重視,多數患者隻是忍耐幾日等症狀自行緩解,並未得到及時治療。
專家提醒,女性在經期應有意識地控製情緒,力求安靜,注意休息,避免劇烈的運動,盡量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通過聽音樂看小說來轉移痛經的注意力。男士們就要了解女性的生理特點,對她們的情緒躁動和身體上的不舒服表示理解和關懷,避免火上加油產生不愉快。
(3)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女性隨著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也會逐漸減少乃至消失。這種生理上的衰退和改變會導致情緒上出現大幅度波動,焦慮、消沉、抑鬱、多疑、失眠等是常見症狀。
專家提醒,更年期的女性應該以平靜的心態接受自己生理上的改變,並學會科學地珍愛自己,盡量把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向家人和朋友傾訴,使不良情緒得到有效宣泄。即使退休在家也要保持同事朋友間的感情聯係,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多接受新事物,避免在行為和心理上進行自我封閉。
中老年女性如何預防精神衰老
積極預防衰老,應盡量多活動、多動腦筋、多鍛煉,因為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都是越活動、越鍛煉就越靈活、越年輕。在精神方麵積極地抵抗衰老,中老年女性應做到:
(1)繼續學習新知識
體育活動可以預防衰老,經常用腦,避免過分靜養,不斷增加學習和磨練的機會,也能提高老年人的智能,對預防衰老、癡呆也十分重要。
(2)精神上保持安定愉快
建立豁達、積極的心理狀態,對社會有廣泛、深刻的理解,並采取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人生。退休之後仍保持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如參加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
(3)培養廣泛的情趣
對周圍事物具有溫和的寬容態度,盡量控製、調解自己的情緒,培養廣泛的情趣,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充實,在下棋、練習書法、養花、觀鳥、賞魚、集郵等活動中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得到精神寄托。
(4)做好身邊的日常小事
根據自身條件盡量讓手腳、眼、身、大腦多進行功能練習。動手做家務,照顧小孩,與他們做遊戲、講故事,人的肌肉、關節就會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鍛煉,大腦也不會僵化,衰老隨之得到有效的延緩。
(5)不斷克服孤獨、疏外心理
自身的失落感和抑鬱心理是促進衰老的主要原因。根據自身情況從事第二職業,或參加社會老年活動來克服失落感。
(6)笑口常開、祛病延年
俗話說,“樂而忘憂”。笑能驅散愁悶情緒,調整人的心理活動,使人變得豁達快樂。
(7)了解養生知識
學習和掌握老年養生知識和方法,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朝健康、長壽的目標努力。
快樂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或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每天,我們都會不斷從自己或他人那裏接受各種暗示,這種暗示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喜悅和信心,有時會使人鬱悶不安。
以下幾種快樂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幫助你更加樂觀地麵對生活,使自己變得更快樂。
(1)用語言表達出內心的感受
心理學研究中有“內省法”,就是讓人們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內心深處,然後將觀察的結果如實講出來。這樣可以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人就會感到輕鬆一些。
(2)把每一次的失敗都當作最後一次
每個人都會有不順的時候,試著在最不開心和失敗時對自己說:“這是最糟糕的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黴的事發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經發生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既然已經到了最低穀,那麼以後就該“否極泰來”了。當你在最不順利時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會增強心中的安全感,也會給自己以信心。
(3)不要總向自己強調負麵結果
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裏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裏就會越緊張。所以,聰明人應避免總是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比如“走穩些就不會摔倒了”、“經過這段路時應減慢速度”等等。這種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總向自己強調負麵效果要好得多。
(4)用“汽車預熱”方式調整心情
司機都知道,汽車上路前都要進行發動機預熱,這樣能保持汽車良好的行駛狀態,做事也是一樣。當星期一早上你還未從“周末綜合征”中徹底解脫出來時,先不必急於工作。可以先與同事們交流一下,或是先翻閱一下上周的工作日誌,當你給自己的心情“預熱”之後,再以嶄新的麵貌進入工作狀態。
(5)在狀態最好時迎接挑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周期”,有時人們難免會陷入莫名的情緒低迷階段。這時就應該先做些簡單的工作,不要給自己增添過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自己情緒高漲時處理那些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因為好心情能激發飽滿的工作熱情,促使人們增強信心,產生知難而上的挑戰欲。人在良好的狀態下迎接挑戰,可以淡化為難情緒。
(6)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商標”
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變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歡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的“商標”,應該多給自己一些激勵和信心,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做得差,成功隻屬於自信的人。
有利心理健康的娛樂方式
(1)音樂
一曲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樂曲,會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樂而忘憂;此時,體內的神經體液係統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達到調和內外、協調氣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壯、高昂激越的樂曲,可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滿懷,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老年人應該選擇那些健康、高雅、曲調優美、節奏輕快舒緩的音樂,達到消乏、怡情、養性的目的。
(2)書畫
有人把練書法、繪畫比作“不練氣功的氣功鍛煉”。首先,書法講究意念,練習時必須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與氣功的呼吸鍛煉和意守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次,書法、繪畫都講究姿勢,要求頭端正、肩平齊、胸張背直、提時懸腕,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這與氣功修練的姿勢極為接近。
(3)垂釣
適合垂釣的地方多在郊外,經常到郊外去走走,本身就是一種鍛煉;其次,水邊河畔,空氣異常清新,負離子含量高,讓人感到悠悠然自得,心曠神怡,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能起到鎮靜、催眠、降壓、減輕疲勞的作用;另外,垂釣時靜等魚兒上鉤,則歡快輕鬆之情溢於言表,從而達到內無思慮之患,外無體疲之憂的最佳養生境界。
(4)養花
養花不僅可以供人欣賞、美化環境、令人賞心悅目,而且花的香氣還能起到滅菌、淨化空氣的作用。同時,鮮花釋放的芳香,通過人的嗅覺神經傳入大腦後,令人氣順意暢、血脈調和、怡然自得,產生沁似脾的快感。
(5)跳舞
實驗研究表明,即使交誼舞中的慢步舞,其能量消耗也為人處於安靜狀態下的3~4倍;其次,跳舞時,舞蹈者要與音樂協調,必須全神貫注,集中於音樂、舞步中,加之輕鬆愉快的音樂伴奏和迷人燈光的襯托,既是一種美的享受,更能讓人陶醉其中。
(6)旅遊
旅遊可以使人飽覽大自然的奇異風光和曆史、文化、習俗等人文景觀,讓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置身在異域的風景,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讓身心一次短暫的流浪,更能讓人獲得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