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起床後馬上疊被
有人測定,人在睡眠中從呼吸道排出149種化學物質,從汗液中蒸發出151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大部分被被褥吸附。清晨起床後,不要立即疊被,應把棉被翻過來鋪平,打開窗戶使這些化學物質散發出去。
(8)在戶外睡覺
為涼爽而在戶外睡覺,當夜半寒氣侵襲時,可使人腹瀉腹痛、渾身骨節酸痛。
睡眠的八大誤區
健康的睡眠能使人們對機體進行自我調整和恢複,為人們儲存能量,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相反,睡眠不佳,人們就會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長此以往,還可能會加速大腦機能衰退,引起肌膚血管微循環不暢,導致人的提前衰老,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以下是睡眠的一些誤區,它是人們獲得優質睡眠必須跨越的禁區。
(1)睡眠越多越有益於健康
目前有一些上班族喜歡在雙休日“補覺”,但往往後來會發現在雙休日還沒有平時的精神狀態好。專家認為,睡眠的時間長短跟健康的睡眠關係並不大,每個人的睡眠時間是不一樣的,個體差異很大,質量比時間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規律性。
(2)晚上做夢就表明沒有休息好
夢是一種普通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人在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每晚大約做4次夢。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狀態很好,就不能認為沒有休息好。
(3)飲酒可以催眠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在睡前喝點酒,認為這樣能很快入睡,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質在體內積存,毒害身體,還傷害視網膜,會使身體適應能力下降。
(4)睡眠能儲存和預支
如果說預支的是超長時間的清醒,那麼就等於透支生命。過後的睡眠補償隻能緩解過後的疲勞,而對於提前透支的精神和體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對身體的損害,是不能償還的。
(5)睡眠障礙不是疾病
據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失眠是可以消除的,睡眠不好不同於神經衰弱。對於少數睡眠障礙者來說,有可能是某些尚未顯露出來或是已經出現的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了。
(6)不需要午睡
午睡對於協調生理時鍾和24小時周期是有幫助的。但午睡時間不可過長,以15分鍾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減少30%。但午睡並非人人適合,體重超標20%,血壓過低,循環係統患有嚴重障礙病的人,往往會由於午睡引起大腦局部供血不足而發生中風。
(7)安眠藥可以長吃
安眠藥所帶來的睡眠並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這是因為95%以上的催眠藥會縮短深睡眠。專家指出,迄今為止尚未找到無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藥,服用安眠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8)體育鍛煉對失眠隻有好處
體育鍛煉能作為失眠患者的輔助治療,但是不要睡前劇烈運動,否則,大腦容易興奮而導致失眠。
十種應改正的睡眠習慣
睡眠習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睡眠質量,以下10種不良睡眠習慣你有嗎?
(1)睡前生氣
睡前生氣發怒,會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緒萬千,以致難以入睡。
(2)睡前飽餐
睡前吃得過飽,胃腸要加緊消化,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大腦有興奮點,人便不能安然入睡,正如中醫所說“胃不和,則臥不安”。
(3)睡前飲茶
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使人興奮。睡前喝茶,特別是濃茶,更會讓人不易入睡。
(4)劇烈運動
睡前劇烈活動,會使大腦神經細胞呈現興奮狀態,這種興奮在短時間裏不會平靜下來,人便不能很快入睡。所以,睡前應盡量保持身體平靜。
(5)枕頭過高
從生理角度上講,枕頭以8~12厘米為宜。枕頭太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頭腦的血液過多,造成次日頭腦發漲、眼皮浮腫;枕頭過高,會影響呼吸道暢通,易打呼嚕,而且長期高枕,易導致頸部不適或駝背。
(6)枕著手睡
睡時兩手枕於頭下,除影響血液循環、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還易使腹內壓力升高,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返流性食道炎”。
(7)被子蒙頭
以被蒙麵睡覺易引起呼吸困難,嬰幼兒更不宜如此,否則會有窒息的危險。
(8)張口呼吸
閉口夜臥是保養元氣的最好辦法,而張口呼吸不但會吸進灰塵,並且極易使氣管、肺及肋部受到冷空氣的刺激。
(9)對風而睡
人體睡眠時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對著風睡,易受涼生病。所以,睡覺的地方應避開風口,床離窗、門要保持一定距離。
(10)坐著睡
有些人吃飽飯就往沙發上一坐,開始打瞌睡。而坐著睡會減慢心率,使血管擴張,加重腦缺氧,導致頭暈、耳鳴現象的出現。
古人睡眠的十大禁忌
人的一生,覺醒和睡眠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樣交替地進行,構成了生活的基本規律。這種周期性節律一旦終止,生命也就結束了。難怪古人說“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
由此可知,古人對睡眠的重要性是有充分的認識的。古人睡眠通常有以下十大禁忌,這些睡眠雷區,同樣是現代人應該遠離的。
(1)睡眠不可仰臥
古人說:“睡不厭蹴,覺不厭舒”,睡時宜側身屈膝,則精氣不散,醒時宜舒展活動,則氣血流通。如果仰臥,則體直不舒,肌肉不能放鬆,且手易搭胸,多生惡夢,還影響呼吸與心跳。
(2)睡眠不可憂慮
睡眠一定要專心安穩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說:“先睡心,後睡眼”,是睡眠的重要秘訣。如果睡下以後思想日間或過去未來的雜事,甚至憂愁焦慮,不但會失眠,而且對身體的損害會比白天更大。
(3)睡前不可惱怒
《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凡情誌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惱怒,亦應防止任何情緒的過激。
(4)睡前不可進食
臨睡進食容易增加胃腸負擔,既影響入睡,又傷害身體。如睡前感覺饑餓,飯食後宜稍休息一段時間再睡。古人說:“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確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養生經驗。若夜矚目以後在床上進食,則更為不利。當然由於特殊情況所造成的因饑餓而進食,則又當別論,隻是不應形成一種習慣。
(5)睡臥不可言語
中醫認為,肺為五髒華蓋,主出聲音,凡人臥下,肺即收斂,如果此時言語,則易耗肺氣,這好像鍾罄一樣,不懸掛則不能發聲。另外,睡前說話也會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從而影響入睡,導致失眠。
(6)睡臥不可對燈
睡臥對燈光,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也易醒。
(7)睡時不可張口
孫思邈說:“夜臥常習閉口”,是保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張口呼吸有很多缺點,不僅不衛生,而且使肺髒易受冷空氣和灰塵等的刺激,胃內也易進入涼氣。
(8)睡時不可
掩麵以被覆麵,使人呼吸困難,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對於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詞,夜臥不覆首”。足見古人對這一養生方法的重視。
(9)臥處不可當風
古人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人體睡眠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的侵襲。《瑣碎錄》說,臥處不可當風,“恐患頭風,背受風則嗽,肩受風則臂疼,善調攝者,雖盛暑不當風及坐臥露下”。
(10)臥不可對火爐
臥時頭對火爐,易受火氣蒸犯,令人頭重目赤,或患癰腫瘡癤,並易發生感冒。《瑣碎錄》說:“臥處不可以首近火,恐傷腦。”且由於溫度過高,容易在入睡後將被撩開,反而著涼;或夜間起身,高視闊步易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