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你正在衰老嗎(3 / 3)

性器官的萎縮:表現為睾丸體積縮小、精子生成減少、陰莖纖維組織增多、血管硬化等。老年時陽痿的部分原因是由於陰莖靜脈退行性變所引起。

性活動的改變:男性的性欲和性功能都可維持至老年。60~80歲的男性仍能進行正常性交。有一部分人的陽痿是由於心理因素造成的。老年男性的性行為也有明顯的變化,表現為性反應遲緩,勃起能力下降,陰莖勃起時不伴有射精前排液,性高潮持續時間短,射精強收縮僅1~2次,射精後幾秒鍾內陰莖鬆軟,勃起至性欲高潮間的不應期延長,每次性交不一定都有射精,即使在有射精的性交中,精液量也有所減少。

性愛要求的改變:隨著衰老的到來,單純以性交體現愛的要求減弱,夫妻間的相互撫愛、擁抱等在老年人性愛中往往占有重要的地位。

老年人衰老的表現

隨著時代的前進,醫學保健的發展,現代的老年人形象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八九十歲的高齡老人即使不能違抗衰老的生理變化,但由於加強自我保健,仍具有健康自理的基本能力。外觀的衰老表現較過去也有了很大變化。通常老年人衰老有以下一些表現:

(1)皮膚

皮膚皺紋的增加是衰老外形變化的一個特征。由於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減退,皮膚受到皮下肌肉的牽扯,到了40~50歲後臉上的皺紋就不斷增多和加深。麵頰、頸側、手背、前臂、眼瞼及上胸部有時可見到菱形的帶黃色的皮斑,有的老年人身上有米粒大小的白斑,是局部色素細胞的老化現象。

(2)頭發

從中年開始,頭發由黑變為灰白色,易於脫落,或稀稀落落地出現一些白發。也有的人部分脫發而形成禿發。有研究表明:一般人20歲頭發直徑為101微米,40歲為90微米,60歲為86微米,70歲的老人頭發更細、變得像小孩子的頭發。但每個人出現的白發、脫發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這與遺傳、環境、營養及各人心理狀態有關。

(3)身高

50歲以後,由於脊柱骨的彎曲和縮短,人體會略微變矮。有人統計:40歲時身高為169.2cm的人,到50歲時為167cm,60歲時為165.8cm。

(4)壽斑

老年人的皮膚上,特別是臉上出現一些棕褐色的斑塊,這叫壽斑。醫學上稱為脂褐質色素。這種色素不全聚集在體表的細胞膜上,也侵犯體內各髒器,它聚集在血管壁上,會使血管發生纖維性病變,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它聚集在腦細胞上,導致記憶力減退、智力障礙、抑鬱症、癡呆。因此,壽斑被人們看作人體衰老的一個信號。

(5)老花眼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花眼是人衰老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會衰老,就如同隨著年老,頭發變白、肌肉萎縮、關節不靈活、皮膚鬆弛等等變化一樣,眼睛也不例外。由於晶狀體老化,睫狀肌功能衰退,調節力減弱,導致老花眼。

老花眼不僅僅由於年老,還取決於原有的屈光狀態,和人們的生活習慣、職業種類等因素也有關。經常習慣在20厘米近距離視物的人,要早日配戴花鏡;而對視物距離常在40厘米以外的人來說,對花鏡的需求可能就晚些。此外,身體衰弱或長期疾病引起的睫狀肌調節功能衰退,也可促使老花眼提前出現。

(6)心理衰老

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膽小怕事、不愛交際,缺乏生活熱情,更無創造力和事業心可言;生活簡單隨便,常有等死念頭。

多疑:固執刻板、因循守舊、疑慮纏身,常以許多莫須有的清規戒律來自我約束。有的則突出表現為恐懼,怕有飛來橫禍殃及自身,尤其對自己的疾病所憂更甚,常將普通疾病疑為癌症等。

敏感:心胸狹隘,嫉妒心重。常因小事而與人爭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而耿耿於懷。唯我獨尊是其特性。

心理衰老的常見信號

一提起衰老,人們往往隻重視生理方麵的衰老,而忽視了心理方麵的衰老。實際上,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同等重要,並且兩者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且相輔相成的。

心理衰老不隻見於老年人,也見於中年人乃至青年人,這就說明心理上未老先衰,更值得注意與糾正。

以下是有關心理衰老的一些常見信號:

(1)感覺、知覺衰退:眼睛老化,聽力不如從前,味覺遲鈍,以前很好吃的東西現在感到淡而無味。

(2)記憶力衰退:熟人的名字老是記不起來,讀書前看後忘;電話號碼總要反複看幾遍才能記住;剛說過的事,一轉身就忘了;常常記不起隨手放的東西。

(3)想象力衰退:理想逐漸喪失,幻想越來越少。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心。

(4)言語能力衰退:講話變得緩慢囉嗦。

(5)思維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學習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點害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

(6)情感變得不穩定:較易動感情和在感情上被人同化。遇到困難,不像以前那樣鎮定自如。經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感。對喧鬧聲感到很煩躁。看不慣年輕人的言談與行為。

(7)意誌衰退:做事缺乏毅力探索精神,喜歡憑經驗辦事。下決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動,進而,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了。

(8)反應能力下降:動作不如以前靈活,對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勞,恢複得較慢。睡眠時間也比以前少了。

(9)興趣愛好減少:生活中感興趣的範圍變小了。不再有興趣看小說、電影、電視,不再喜歡參加各類活動,特別是集體活動。

(10)產生衰老感和死亡感:總感到自己老了,經常想到自己已臨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親友,又聯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11)性格易變:如果自身體弱多病,又缺乏親友照顧,醫療條件差,經濟拮據,家庭矛盾多,子女不關心,居住條件差,性格就容易變得暴躁、易怒、情緒低落、憂鬱、焦慮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12)容易焦慮不安:很多人在度過更年期後,情緒逐漸趨向穩定。但是焦慮不安一直持續到老年期。當環境中有不利因素時,就更容易出現焦慮不安。

(13)敏感多疑:感覺器官不敏銳,對捕風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卻往往很認真,常把聽錯、看錯的事當作對自己的傷害而感到傷心不已。

(14)易產生孤獨感: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本身衰老影響了老人的心理;社會疏遠老人及老人自己退出社會也是原因之一。他們性格由外向轉為內向,深居簡出,懶於交際。

(15)容易自卑: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諸多困難時,均可使老人過分傷感,自卑情緒也就隨之加重。

(16)個性心理特點明顯:長年累月的生活習慣與工作習慣,決定了老年人的習慣心理很鞏固。年齡越大,形成的習慣越固定,其心理特點也比起青年人與中年人更顯得個性化。例如,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習慣,不讚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