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日高日低與養生(4)(1 / 3)

不過,被子不是隨便曬的,這裏麵也有學問。最重要的是不能長時間、頻繁地曬,否則棉被的纖維會縮短並容易脫落。羽絨和羊毛被不可暴曬,高溫會使羽絨及羊毛中的油分起變化產生腐臭味,此類被子在通風處晾曬1小時就可以了。若是合成纖維棉被,也是在陽光下曬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了。最好挑陽光最充足的中午時間晾曬,一般在上午11點到下午2點時,晾曬兩三個小時最好。冬天,棉被在陽光下曬三四個小時,棉纖維就會達到一定程度的膨脹。同時,還可以在被子上蓋一層薄布,既能保護被麵不受損,還能防止溫度過高烤壞了纖維。另外,曬被子時別拍,容易破壞被子的成分,還會影響保暖。棉花的纖維粗而短,易碎落。合成棉被的合成纖維一般細而長,較易變形,一經拍打,纖維縮緊了就不會還原,成為板結的一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拍打被子不利於除蟎。蟎蟲在被子的表層裏麵生長,曬被子隻會讓蟎蟲往被子裏麵鑽,如果再去拍,隻會把蟎蟲的屍體和排泄物拍成粉末狀,反而增加了過敏原。其實,曬被子時用掃帚掃一下浮塵就可以了。

人們為何在冬天穿深色衣服、夏天穿淺色衣服?

大家都知道,一般冬天的時候,我們穿深色衣服比較多,而相對來說,夏天就穿淺色衣服比較多。有人會說,冬天衣服比較厚,洗起來不方便,深色衣服耐髒;夏天換衣服比較勤,淺色衣服也好看。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其實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顏色對於太陽光的吸收和反射。

相同條件下,相同的物質,顏色不相同,在受到熱輻射的情況下,在溫度和放熱方麵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黑色會吸收光源,白色則會反射光源,所以在陽光下,穿黑衣服會比穿白衣服熱。

白色為什麼能反射輻射熱呢?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蘭、紫等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一種顏色隻能反射本色,吸收其他六種顏色,如紅布在太陽光下,僅能將紅色光反射,而吸收其他六種色的光,故呈紅色。其它顏色也是這樣。而白色能反射各種顏色的光線,因此呈現白色。黑色則相反,七種顏色全能吸收,所以呈現黑色。據測定,在各種顏色中白色反射光線的能力最強,高達75~84%,米色次之,為60~80%,黃色為60~75%,黑色最弱,在10%以下。

可見,黑色對熱輻射的吸收能力強,溫度升高就快,白色對熱輻射的吸收能力弱,升溫就慢。黑色物質受熱後分子膨脹,分子之間間隙拉開,停止受熱後分子之間距離會逐漸恢複,熱量就釋放出來。而白色物質吸收熱量少,分子之間距離拉開的小,釋放的熱量與同等條件下黑色物質相比自然就少。所以,在炎熱的夏天,穿白色或淺色衣服感到涼快,而在冬天穿深色衣服就會比較暖和。

嬰兒為什麼要多曬太陽?

照看過小孩的人都知道,下午在公園裏散散步會幫助寶寶在夜裏睡得更香。英國《睡眠研究雜誌》最近援引一項研究成果指出,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曬太陽促進嬰兒生物鍾的發育。他們分析認為,夜間睡眠好的嬰兒是那些在中午至下午4點之間接觸日光多的嬰兒。

哈裏森博士的研究還表明,嬰兒在6至8周時會開始莫名其妙的啼哭,在傍晚或夜晚時最為嚴重。她推斷說,這或許也與陽光有關,而且嬰兒和老年人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相似。總是呆在家裏的老年人到天黑的時候會感到焦慮或不安,而能否接觸充足的陽光也對嬰兒日常生活節奏產生影響。

醫護人員研究證明,嬰兒身體缺少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的發生。人體內的維生素D主要是通過日光照射而獲得。日光中波長的紫外線能將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後者在體內可促進鈣、磷的正常代謝和骨骼的形成。如果日曬少,可導致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將大大影響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人體皮膚上,可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而維生素D能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可以預防佝僂病。尤其冬天出生的寶寶及人工喂養、雙胎或多胎的寶寶更應多進行日光浴。

進行日光浴時,時間應由短到長,剛開始每日3~5分鍾,以後可逐步延長至1~2小時。冬季天氣晴朗的時候可露出寶寶頭部、臀部、手部的皮膚;春秋兩季要注意防風沙;夏季需注意不能讓寶寶的皮膚直接在日光下暴曬,這樣會損傷皮膚。

為了更好的保護嬰兒的皮膚,可以在天氣晴朗之日,脫掉寶寶的鞋襪,將其腳心朝向目光,每次持續20-30分鍾。其奧妙在於通過目光中的紫外線對布滿穴位的腳心進行刺激。使穴位所對應內髒器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腳心日光浴對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化膿性感染、鼻炎、貧血、怕冷症以及低血壓等多種病症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能非常顯著地改善寶寶的體質。

此外,也可以在樹蔭底下使寶寶間接地接受日曬,但是為了不讓孩子著涼,也可以在有陽光的房間或陽台上曬太陽,然後逐步地過渡到室外。但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紫外線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所以隔玻璃曬太陽對嬰兒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