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自主能力的調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意誌品質、自覺性、堅韌性、獨立性、自製力與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心理品質中的恒心和毅力是學生順利進行學習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調查顯示:40%以上的學生在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這三個方麵還存在心理缺陷,因此,在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教師要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逐漸滲透課程改革理念,讓學生的意誌力發生質的變化,從而使學生的正確的意誌行為逐漸形成;不論怎樣,教師隻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意誌品質,才能使主體作用得到真正發揮,才能不斷挑戰自我、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推進校本化體育課程的順利開發和實施。
3.4 學生個人在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所受環境影響分析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個人、環境和行為三者相輔相成,緊密相聯,構成一個相互影響的三角關係。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必定取決於所處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的環境和個體所呈現出來的開發行為。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校本化體育課程和學生在這個方麵的興趣愛好,要知道什麼樣的項目適合學生的個體需要,並與學生一同去開發、研究、編寫、修改,這樣的課程更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3.5 學生在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的動機分析
調查表明,學生喜歡開發有挑戰性的校本體育課程,如果學生能帶著好奇心投入到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去,並且能長久地與夥伴們一起進行探索,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開發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首先,學習者要具有與所學態度有關的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知識和技能;其次,學習者要從對榜樣的觀察和個人的親曆、經驗中形成對未來行為選擇的預期或信念。再次,教師要對學習者正確的行為選擇進行強化,即讓學習者進行親曆的學習。最後,學生在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擁有正確的學習情緒,積極投入到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去。
事實上,隻要學生對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的動機明白了,那麼就會不遺餘力地去做這件事,想方設法地解決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共同合作,一起研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大家共同期盼的、最優化且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
3.6 學生對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作用的現狀調查分析
3.6.1.學生體育學習方式和地位現狀調查
調查可知:目前的體育教學方式還處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習狀態,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潛能還沒有被挖掘出來;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覺成為開發的主體。
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自己是主體、主導、實施者,僅有少數學生表現出了消極的心理(被實施者)。這更堅定了我們研究課題、開發課程的信心。
3.6.2.學生希望通過開發體育課程達成目標和學生需求因素分析(多選題)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學生對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最後所達成的目標有明顯的渴望,說明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體育校本課程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有幫助,這非常有利於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
作為教師,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須要從學生的個體出發,盡力滿足學生的需求,積極引導學生一起開發。學生對此有較高的期望,說明教師在開發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很重要。因此要正確看待並盡力尊重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吸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全身心投入;同時,開發校本化課程也能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為學生走上社會、步入崗位,奠定堅實的“勝任”基礎。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讓我們清晰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我們今後更加合理、科學地開發校本課程,增強了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