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現狀調查與思考(3 / 3)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教師和學生完全有能力進行校本化體育課程開發

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要求以本校為基地進行體育新課程的開發,課程決策要民主化,主要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體育課程、地方體育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體育校本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動態生存、出新的文本。許多學校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所開設的體育選修課、興趣班等,就具有體育校本課程的性質,是體育校本課程的萌芽和雛形。因此,體育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開發。

4.1.2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學生應是開發的主體

一些教師認為,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權利下放給了學校、校長、體育教師等組織和成年人群體,學生不應該過多參與,應該是被實施者。其實,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不是教師的專利,教師僅僅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參與者。體育校本課程是根據學生的體育需求而開發的,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探索的。成人的心理、思維不同於青少年,學生真正喜歡什麼,在很多時候老師並不很清楚。校本課程是以學校全體成員參與為標誌的,是一種民主的課程管理政策,這種參與具有廣泛性、全程性和選擇性,它不僅包括全體教師的參與還包括學生、家長和社區的參與;這種參與不僅僅指在體育課程實施和體育教學手段方麵的決策參與,而且包括對體育課程開發的全過程的決策參與;這種參與不是教師強迫的參與,而是學生自願選擇的參與。因此,學生不僅是體育校本課程的被實施者,也是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者和合作者。

4.1.3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必須要有嚴格的評價機製

有些學校或體育教師,隻注重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而不重視體育校本課程評價的開發,認為隻要學生喜歡就行了。我們認為,學生是否喜歡隻是其中的一項指標,校本課程開發還要求其具有科學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有利於形成科學的動作技能以及體育知識的係統性,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校本課程評價機製的開發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一項重要任務,體育校本課程評價機製開發的科學與否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實施質量的保證,沒有評價機製的約束,體育校本課程的設置則會流於形式或一盤散沙,將造成體育課程資源的巨大浪費。

4.2建議

4.2.1充分考慮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的影響因素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處於省城南京市區,體育文化氛圍濃厚,對於校本化體育課程的開發有著非常優越的外界環境;學生來自於世界各地,所接受當地體育文化知識和氛圍的熏陶不太一樣,可以對校本化體育課程進行有益的補充;學生各自的家庭經濟及運動條件優越,家長非常配合孩子,能指導孩子積極鍛煉和參加各種類型的體育輔導班,在外麵學習的體育項目可以帶進課堂,影響同伴並一起參與到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去;家長的理念對孩子的影響較大,他們認為:首先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沒有健康,一切皆空;本校的體育教師,來自於全國各地,有著地方特色的體育“細胞”和素養,對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有著各自的思路和內容。

4.2.2重視師生共同開發體育校本課程

目前,一些師生還存在著對體育校本課程的認識不足,在開發與實施中表現出參與課程開發的意識模糊、知識儲備不足、課程開發能力欠缺等問題,這些問題製約著校本化體育課程的開發。為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更新教師和學生的課程觀念,增強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意識,轉變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踐中的角色;課題組的核心成員大多數沒有參加過省級規劃課題的研究,需要到省內外校本體育課程開發方麵先進的學校去考察學習,希望學校領導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支持,豐富課題內容,彰顯課題魅力,確保各子課題落到實處,最終圓滿結題。

4.2.3加強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力度

調查顯示,開設校本體育課程所麵臨的難題是,教師和學生都缺乏課程開發方麵的培訓。這就要求我們要多途徑地給教師、學生和家長創造學習的機會。事實上,隻要我們抓實、抓好培訓工作,深度挖掘教師和學生各方麵的特長,就一定會開發出特色課程。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T-C/2013/008)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思考與實踐]

(江蘇省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