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羽毛球項目的“體教(3 / 3)

各地的相關部門首先要明確和製定當地青少年羽毛球項目發展的總體規劃,並結合實際進行布局,落實好政策措施。以建立“一條龍”青少年訓練體係為重點,通過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建立一體化的體育後備人才庫,對學生信息、教練員信息、運動員每年的測試數據、文化成績和運動員輸送情況等都作好詳細記錄,有效地跟蹤運動員的成長軌跡,為後備人才的科學訓練和培養提供依據。

3.3建設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保證羽毛球項目“體教結合”可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訓練水平的關鍵。大學有高水平運動員,卻少有高水平教練,很多體育特色學校或者開設有體尖班的中學,教練班子大多也是本校的在職體育老師,羽毛球專業水平也不高。因此,在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麵,體育、教育部門要密切合作,共同培養。一是體育部門要舍得把優秀教練派到學校。體育部門要打開大門積極吸納高水平的體育教師到運動隊任教,實行教練員和體育教師的雙向交流,引入競爭機製促進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是“體教結合”的要求,也是今後青少年訓練管理的趨勢。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強對體育師資的培訓力度,並努力構建一個教練員培訓體係,以學曆教育為基礎,突出崗位培訓和短期進修製度。三要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基層羽毛球教練員、體育教師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長期堅持青少年羽毛球訓練的積極性,比如:對長期從事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工作和有突出帶隊成績的體育教師及教練員,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培訓學習、工資晉升等方麵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此外,鼓勵教練員多參與科研活動,加大力度對業餘訓練的科研攻關。

3.4校園競賽的保障

中國體育的未來在校園。“羽毛球項目的根”要深深地紮在校園裏。校園的羽毛球發展要充分發揮競賽的杠杆作用,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建立共同辦賽的平台,通過競賽的杠杆來調動各級學校辦羽毛球隊的積極性,根據不同年齡和訓練水平設置不同要求和不同類型的比賽,以此來調動校園羽毛球業餘訓練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羽毛球項目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校園裏的氛圍也很濃,因此鼓勵學生組織羽毛球社團,鼓勵學校之間的比賽交流,讓更多的學生因此得到鍛煉和體驗羽毛球的樂趣。

4 結語

體育回歸教育是未來的趨勢,也是“以人為本”的觀念體現。北京奧運會之後,人們的視線除了關注金牌之外,更多轉向對運動員群體的關注,關注運動員的長遠利益和全麵發展。多年來,學校在推動學校體育、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意識以及在發現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體教結合之路承載了更多的意義,群眾基礎較好的羽毛球項目更需要多元的發展模式,希望更多的優秀運動員可以從校園裏湧現,這才是一個健康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廣西2010年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編號:2010JGZ022)

參考文獻:

[1]羽毛球業餘體校大膽開拓推崇“體教結合”[N]. 中國體

育報 , 2003-01-13.

[2]“歐美模式”難複製 中國高校走體教結合之路不簡單

[N].新晚報, 2011-8-26.

[3]體教結合困難重重 專家談體育特長生[N] .重慶晚報,

2009-04-03 .

[4]上海徐彙位育體校謀轉型 全麵推進體教結合發展[OL]

搜狐體育2012-12-19.

(廣西師範學院體育學院 南寧 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