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
“我是說入夜後我去墓中布置,你就隱藏在墓地周圍,到時孽畜發作時,你便負降魔金身羅漢,將其怔住,到時我引動整個火噬局,將此孽畜的怨氣消耗掉,到時後將畜生挫骨揚灰,最後再讓王家人帶領村民將各處蟻穴除掉。”
“此計甚好。那依此布置我們此刻就分頭做些準備。”
別過法正禪師,齊道長徑自下山直奔王家而去。
且說說這降魔金身羅漢的來曆。
話說李唐曆代皇帝大抵都迷信佛教,民風中也沾染了皇族的信仰,民間廣建禪寺,出家成了一種時尚,人們競相效仿。出家人中也是良莠不齊,出於什麼目的的都有。
盡管佛教大受追捧,然而唐代較為民主,宗教信仰自由,故此本土道教也是大有發展,比如傳說中的八仙也都出自李唐。
傳說唐睿宗時有一年天下大旱,朝廷舉行數次求雨的法事都沒有降下半點雨來,國師無能換了一個又一個,禱告的文書鋪天蓋地,焚燒的香煙熏黑了大雄寶殿匾額上的有求必應也未能改善幹旱的狀況。
那一年舉國上下都為求雨的事奔忙,司天局的曆生們個個如履薄冰,噤若寒蟬也不知道哪一天,皇上一個不順心自己就會身首異處。依照往年的時曆來看秋分之日多半會下雨,但是那一年就是不下,天上烏雲密布也不見有半點雨星,更有甚者夜裏天空電閃雷鳴如同白晝,大地也是幹燥異常,仿佛雨似乎降到了天上。
時間一長睿宗對這等求雨儀式便失去了信心,降下旨意,如果半月之內再無半點降水,便要司天局的眾人祭天。這樣等著不是辦法,眾人商議到民間尋訪到一位高人,以解燃眉之急。
據此時正在主持修複北魏晁崇所造鐵渾儀瞿曇悉達所說,當年隨著則天皇帝的逝去,輔佐武氏的國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也各自歸隱,如今隻要尋到這二人的後人或可有一線生機。眾人一邊廣布通告各州府衙門,尋訪姓袁,姓李的道人,一邊賄賂王爺、丞相、內臣代為求情寬限時日。
有道是人海茫茫在這廣闊地域尋找個把人也是委實的不易,更何況是對所找對象沒有絲毫的了解,這尋覓也隻當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眼看期限將至,尋人的事也沒有落到實處,司天局的眾人也是感覺到死期不遠,但不能坐以待斃,好歹階州的刺史推薦了一個姓袁的道人至少看看此人的修為在做定奪。
眾人又燃起了重生的希望,於是在長安的一處酒肆接待了此人。一見此人大家便有幾分心灰意冷,看裝扮卻也是個道人,但舉止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上的席來也不理會眾人,自顧自的大談猛吃,完全沒有一點形象。司天局的眾人也沒有胃口隻是看著這廝如饕餮般的在席間風卷殘雲,著實驚歎此人的胃腹之能,十幾樣菜,連湯帶水頃刻間便收入腹中,這食量不得不叫人佩服。這廝吃完了用袖子一摸嘴,撮著雙眼打量著眾人。
眾人中一位年長帶著特有的陽奉陰違的微笑問道:“道兄,來此有何貴幹?”
那憨道人傻傻的說道:“下雨!”
眾人一聽此言心下大喜,看樣子這個憨貨似有幾分道行,便放下心中積壓已久的恐懼陪著這癡人踏實的吃了些飯。
時日有限眾人也不敢耽擱片刻,吃過飯便要求這道士做祈雨的法事。這道士也不急,淺淺的搖搖頭說道,不慌不慌龍王的水還沒有取到,現在正在半路上,明天的午時三刻便是吉時,待水到後在做法事不遲。
人們在百無聊賴又度過一日,橫豎都是死也到平和了許多都不來打攪著看似顛癡的道長。睿宗也得到消息,有這麼個瘋癲道長姓袁,也不知到底有沒有什麼能耐,萬一是個膽大包天、欺世盜名的癡貨,搞不出什麼排場,求雨不成,反倒掃了皇家的顏麵,遭了天下人的恥笑,遂即派瞿曇悉達前去試探一番。
瞿曇悉達祖籍印度,通曉印度文字是繼袁天罡、李淳風後,集星象、曆算、預測於一身的大家,但和本土術士不同,本土術士的借水、借火、借道的本領卻不曾有。瞿曇悉達便在麟德殿按照聖諭接見了這瘋癲的道長,談話中盡然得知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原來這瘋道長是袁天罡叔父袁守誠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