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幹旱,民不聊生,但凡敢去江中取水的輕則遭到鞭打,重則要了性命。
張果老一聽此話心中料想定要會會此惡龍,看到底是何方神聖。遂即布畫了緝剿文書,差人送到江中,也算是下了挑戰書。
按照約定大家在江中的巨石,將軍石上談判,第二日張果老隻帶了土地公前去,到了江邊一看滿江水怪,手裏揮舞著斧鉞刀叉喊聲震天,為首的小白龍站在將軍石上,一身長衫裝束的整潔,白麵如玉,冠頂挑著一顆碩大的夜明珠。
張果老輕點浮雲躍上將軍石,拱手道:“道兄有禮了!看道兄的貌相不似惡人為何拘守住此處水源,不讓此方生靈飲用?”
“道兄有所不知,隴之屬地曆來為龍宮取水之地,但此中人不珍重此處水源,常常便溺其中,將汙穢之物傾倒入河,汙染水質,父王此次差我前來就是要整治一番,五年之期植草攔壩,此方水質業已澄清,不日小龍便回東海複命。”
“原來是龍王太子,當年過海多有叨擾,老龍王可好?”
“承蒙掛念,父王一切安好!”
“太子前來就隻為此,隻是便溺乃是人之本性,築草攔壩隻是治標不治本,一旦鬆懈便會恢複從前,豈不是徒勞無功!”
“小龍也想過此事,隻是沒有可行的良策,隻有拘住各處水路,淨化水源。”
“若公子信得過,老道到有一個正本清源的辦法,龍兄不妨一試。”
小白龍噢了一聲說:“道兄請講!”
“此中人,大抵都信道教,龍兄不妨將此處水源分類置之,上品之水,乃出山之泉水,可以為龍宮取用;在水源之地修建廟宇,便不受俗世點染。下品之水,為江河之水,賦予百姓用之,可否?”
“道兄所言甚是,可是不知此處何處水源為上品?”
“釀泉之水為上,石山滲漏而出,山叫陽山,山色紅而出水清洌。隻是釀泉之水彙入江中,沿江生靈常飲此水,故此中百姓未有呆傻之徒,今此泉為龍宮所有,當地百姓不能沾染此水的靈氣,恐遺禍後人。”
“道兄大可放心,我便在陽山一線開出八個海眼,還些海水給當地百姓。”
按照兩位神仙的約定,至此陽山的釀泉被龍宮取走,沿著陽山三太子開出八個海眼,海眼中的水盡管有些苦澀,但吃此水之人大多長壽,且後代中也沒有呆傻的。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水中含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主要是碘的含量多,本人吃此水吃了八年也知道其中的滋味和妙處。
其中一個海眼就開在花果山上,當地人為了紀念張果老就將此泉稱作果老泉。王家人也經常取用此處泉水,點豆腐。
說話間四人便到了墓地。
且看王家墓地的形勢。花果山料想在此處收尾,然而來龍在此處散開,分裂成八座彼此相連的山頭,沿東、西、北三個方向半圍住王家的墓地,恰似形成了一個八馬竄槽的穴象來。
此穴位能福佑後人,後代中應該是人才輩出,但從王家人的表現來開卻不是奮發之勢,到有幾分衰敗的跡象。齊道長也有幾分疑惑,拿出羅盤察看起來,這一看不要緊,問題也是出在墓穴上,原來八馬竄槽的真穴的位置不在墓地,而是在墓地之上漢王寺,但是給王家人相陰宅的風水師可能是個泛泛之輩硬是將王家的墓地進行了平整,人為的造出一塊平地,形成了八馬竄槽的氣勢,但是這麼做又適得其反,沒有真真占到穴位還人為造就了一處積水的池子,這種墓穴在風水中被稱為積怨池,對家族中水命的人更是影響巨大。
其中的一個謎團也就解開了,就是王家人佩戴的符為什麼會有淡淡的人影。
看到這裏齊道長心裏卻安穩了幾分。輕鬆的說道:“老丈我們到下麵看看。”
眾人下到墓地。走到下麵一看,發現有數條蟻路通向其中的一座墳墓,無數的螞蟻沿著蟻路從四麵八方向著墳墓前進。看到這裏齊道長心裏一緊,看樣子墓穴裏埋的一定不是什麼善類。遂即問道:“中間的那座大墓埋的是什麼人?”
王老漢顧不得擦額頭上沁出的汗急忙答道:“是老漢曾祖父的墓。”
“下葬多時了?”
“到今年正好一個甲子。”
齊道長不再發問,從褡褳中拿出七顆耀天石,安放在墳墓的四周,排成七星。然後緩緩的朝眾人說道:“今天先到此為止,我們明日做些準備再來。”
大家也沒有爭議,開始沿來路返回。但此時大家的心裏都不輕鬆,也不知要做些什麼準備,到底明天會怎樣王家人心裏也想不清楚,越是想不清楚越是要想,還有今夜又會是怎樣的經曆,又要怎麼應付呢?
當大家爬上墓地上的土坡後。齊道長對王老漢說:“老丈你們先回去吧,我去廟裏看看老和尚,晌午的時候我就會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