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己有前列腺炎應即去醫院泌尿科診治,一般除驗尿液,還須做前列腺液檢查、細菌培養,如有細菌感染,選擇對感染細菌敏感的藥物,治療至少維持4~6周。其間如果療效不滿意,可以改其他敏感抗生素。切勿稍有好轉,自行停藥,用藥後要按時複查。非細菌的一般都無發熱,可能僅有排尿症狀、或骨盆區域的不適、性功能障礙等,這可根據醫囑治療,自己則注意去除生活中的發病誘因。前列腺炎治療中有用腔道介入療法,以治療電板在B超係統引導下,準確定位於前列腺部,形成閉合腔道,使灌注藥液準確到達病灶。在高頻電磁場熱效應、震蕩效應和外加壓力下,將高解離藥物直接導入病灶,快速殺滅病原微生物。
四、前列腺增生
過去稱為前列腺肥大。在老年男性前列腺部尿道周圍的腺體及其基質發生增生,因而壓迫了前列腺部的尿道,導致不同程度的梗阻。男性前列腺組織會隨著發育長大,青春期前列腺組織成倍地增長,20~50歲之間前列腺增長趨於穩定,50歲以後前列腺組織再次增大,到60歲後其中有一半人可能發展成常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後,年齡每增長10歲,發病率提高10%。前列腺增生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激素水平有關。
前列腺從形態功能上講,可分四個區,即周邊區、中央區、移動區和尿道周圍腺區。後兩個區域是前列腺增生發生的特定部位。由於近端尿道穿過前列腺,因此前列腺增大,會壓迫尿道造成梗阻,影響了排尿。
梗阻性排尿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尿流排出力減低,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排尿時要用力,一次尿要兩次排完和排尿終末滴瀝。但有時也可因繼發感染出現排尿時的刺激症狀,如尿頻、尿痛、會陰不適及排尿時或排尿後陰莖頭有痛感,梗阻亦可能發生充盈性尿失禁。
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應去泌尿專科診治,醫師一般都會做直腸指檢,B超和尿流率測定來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決定藥物或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手術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前列腺電切術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微創手術方法。
近幾年隨著等離子電切設備的進一步完善、操作醫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時已能將前列腺增生部分完整切除。年齡也非手術的禁忌。
前列腺增生患者亦常會並發前列腺炎,如出現前列腺炎應去治療,也有老人因前列腺炎診治而發現了前列腺增生。
五、警惕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早期無症狀,其發生多在前列腺的周邊區,如增大壓迫尿道時,往往想到前列腺增生,這時往往前列腺癌已是晚期。作者遇到的病人有許多都是因骨痛來診治,發現骨轉移癌,再找到其原發癌在前列腺部。前列腺癌的病人中95%為60歲以上老人,因此在老人因疑前列腺增生時,醫師都會進行直腸指檢,發現如有結節,就需穿刺活檢,以便確診。
近10年來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因此早期發現前列腺癌也很重要,現在能通過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以作出早期診斷。PSA是前列腺體和導管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正常時血中含量很少。一旦患有前列腺癌,PSA值將升高。PSA是目前公認有效的前列腺癌早期診斷方法,它可以敏感地確定前列腺癌的發生。對於老人來說,每年應做一次前列腺常規檢查,包括直腸指檢、PSA檢測,以早期發現前列腺癌。
六、尿失禁
膀胱的功能主要為排尿,它是受到大腦管製的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有意識的膀胱排尿功能主要是通過大腦直接控製膀胱頸部的括約肌。平時尿道外括約肌保持收縮,同時通過脊髓的反射弧抑製迫尿肌肉運動神經元,當排尿時括約肌才鬆弛,當腹腔內壓力增加,膀胱內容量增多,咳嗽、打嚏用力與直立時括約肌也收縮,自主控製括約肌製止排尿隻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迫尿肌的功能與外括約肌功能恰好相反,二者的活動是通過腦幹來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