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蒙哥與忽必烈(十九)(2 / 3)

忽必烈:這位八思巴大師好大的氣性,哪裏像一個僧人嘛!

兀良合台:讓我把他抓回來,殺了這個禿子!

忽必烈:放肆了,兀良合台。你不要忘記,這位大師不單單是個僧人,還是一方藩王。吐蕃是個政教合一的行政區,八思巴大師除了是佛教領袖以外,還是吐蕃的最高行政長官,他能夠調動和指揮的大軍可能比你兀良合台統帥的大軍多處幾倍,在沒有歸順我大蒙古國之前,他就是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如果他拒絕讓我們借道吐蕃,我們這幾萬大軍可能過不了這川藏地區。

兀良合台:那我們就強攻突破他的阻撓,我大蒙古國的軍隊戰無不勝,就沒有我們攻不破的城池,我就不信我們的軍隊會讓這禿子阻攔而停滯下來。

劉秉忠:兀良合台將軍的英勇善戰是舉國公認的。但是,僅靠我們這五萬軍隊想要強攻穿過川藏地區,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接下來翻越的除了高山就是河流和大川,我們的騎兵在這種人生地不熟的環境,根本無法施展,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更何況,吐蕃已經正式歸入我大蒙古國的版圖,我們如果動用武力,可能會激起叛亂,這個責任是包括王爺在內所有的人都擔當不起的。

郝經:子聰說的沒錯,八思巴大師的僧侶軍隊並不是好對付的,我們絕不可以為了一時的傲氣而置大蒙古整體利益於不顧。

兀良合台:二王爺,我是看他對您不恭,竟敢拒絕您的命令,所以---沒想到給您惹了麻煩。

忽必烈:哎,也不能全怪兀良合台,我也有些傲慢了,一時竟然忘記了八思巴大師的另一重身份,這真是得意忘形!得罪了這位大師,吐蕃地區難以通過是小事,最可怕的是萬一吐蕃人反叛,那時汗兄一定會責怪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可如何是好?

察必:王爺,不必自責了,這件事由我來斡旋,會有辦法的。八思巴大師今天生氣和我們盛氣淩人的態度有關,我們請人家來,要人家幫忙,卻又傲慢無禮,這怎麼可以?

忽必烈:大妃,你打算如何緩和我和大師的關係?

察必:我早就有心向佛,今晚我親自登門向大師道歉,並且請求大師收我做他的書家弟子,並懇請大師留在六盤山為我布道說法,再選一些能誠心信佛、遵守教規的人接受了喜金剛法戒,皈依佛門。另外我還希望藩王為了大蒙古國家的利益而委屈自己,接受了八思巴大師的密宗喜金剛,讓大師為我們夫婦舉行密宗喜金剛灌頂儀式,尊八思巴為上師。藩王,你看如何?

忽必烈:夫人能夠從中周旋,再好不過。隻要八思巴同意協助我們通過吐蕃地區,我不僅願意照夫人的意思,尊八思巴為上師,還願意退一大步,不再向吐蕃攤牌兵員和財物。隻求大師派人作向導,寫信給吐蕃各地的領主,讓他們為我的南征大理提供一些沿途的方便通道就感激不盡。

察必:那太好了,我一定把王爺的意思轉告給八思巴大師。

畫外音:在察必王妃的斡旋下,忽必烈和八思巴的關係得到了緩和,察必不僅決定自己作為俗家弟子拜八思巴為上師,留在六盤山上隨八思巴大師講道說法,還說服了忽必烈拜八思巴為上師,接受其為夫婦二人舉行密宗喜金剛灌頂儀式,此外,察必還選擇了二十四名願意誠心向佛接受佛教戒律的人皈依佛門。而八思巴也同意寫信並派人做向導,命令沿途各地領主協助忽必烈順利通過藏區。此後,忽必烈任命自己手下大將,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為其軍事總督為兀良合台,會定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軍進入吐蕃地區,忽必烈自率中軍隨之穿過吐蕃,諸王木哥、塔察兒、阿必失哈等則率東路軍由白蠻向大理趨進。由於得到吐蕃僧俗百姓的支持,忽必烈的三路人馬順利地通過了雪域高原,又在吐蕃向導的帶領下順利地翻過雪山草地,橫渡大渡河,進入大理,三路兵馬在金沙江東岸會師,10餘萬大軍一齊向大理城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