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蒙哥與忽必烈(十九)(1 / 3)

5

主持人:蒙哥汗在即位後不久,決定開展南下滅宋的戰爭,他一麵肅清身邊政敵的同時,一邊積極為南下滅宋做戰略準備。公元1253年,蒙哥親率一路大軍南下,並命令忽必烈率軍遠征西南的大理國,以便為迂回包抄攻南宋作戰略準備。現在讓我們的思緒隨著信息時光隧道回到公元1253年。

6

外景,寧夏固原六盤山,忽必烈率蒙古大軍在六盤山下。

內景,寧夏固原六盤山下。日,忽必烈軍營大帳內,忽必烈、察必王妃、劉秉忠、姚樞、郝經、兀良合台、八思巴、藏僧、卻薛軍士等。

在忽必烈帳篷內,劉秉忠、姚樞和忽必烈等人。

忽必烈:八思巴大師,從涼州到六盤山,這一路風塵辛苦了!

八思巴:藩王辛苦,貧僧不辛苦,隻是本僧不知道藩王長途跋涉這數千裏,來這偏僻之地,因何事召見本僧?

忽必烈:哦,大師,那我就直說了。我大蒙古的軍隊要通過四川和吐蕃地區南下征服大理國,本王這次請大師來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則,是大軍要通過吐蕃地區,需要通過大師告諭吐蕃僧侶和軍隊,此次蒙古大軍隻是借道而行,希望僧侶和民眾不要慌張,更不要生事阻攔朝廷大軍的通過。二則,大軍南征,需要財物和兵員,故而希望大師以吐蕃代表的身份到吐蕃地區攤牌兵差,征集財物。還望大師不要推辭才是。

八思巴:藩王,對您的第一個要求,貧僧義不容辭,自從六年前,薩班大師和闊端王爺簽訂了涼州盟約之後,我吐蕃就正式成為大蒙古國的子民,而貧僧作為薩班的繼任者,完全承認薩班大師和闊端王爺所簽署的盟約,也願意服從朝廷的遣派。但隻是藩王的第二個要求,貧僧恕難從命。但不是貧僧抗拒朝廷的命令,而是我吐蕃地區的百姓生活太艱辛,太貧困了,僧人以慈悲為懷,而朝廷也理當體恤民人疾苦,因而貧僧以為無論是我僧院還是朝廷,再也不可加重他們的苦難了!

兀良合台:大師,你知道你的話意味著什麼嗎?這是抗命,違抗朝廷的命令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八思巴:這位軍爺,我說的是事情,是為我吐蕃百姓生民著想的。至於是不是抗命我不知道,如果被定為抗命,軍爺莫非要殺了我的頭?那就請便吧。

兀良合台:(怒目相視)你以為我不敢嗎?

忽必烈:兀良合台,不可如此對待大師。但是,大師,我還是希望您能執行本王的命令。

八思巴:難道本僧就不是王?本僧的命令就不是命令嗎?難道我吐蕃百姓的生命疾苦,你這王爺就可以置之不顧嗎?既然藩王可以隻我吐蕃百姓民生疾苦於不顧,那麼,恕貧僧不能從命,貧僧就此告辭!(從容地站起來和兩個侍衛走出了大帳。)

察必王妃與劉秉忠急忙站了起來,走到八思巴麵前試圖挽留八思巴。

察必王妃:大師留步,不要生氣,徒兒替藩王和兀良合台將軍給您賠罪。

劉秉忠:大師息怒,兀良合台將軍說話不妥,多有得罪,讓您受委屈了!請留步,小僧在這裏給您賠罪!(拱手作揖)

八思巴:王妃、子聰,與你們二人無關,你們不必不安,貧僧暫且告辭,但貧僧不會離開此地,貧僧會等著接受藩王國法的處置!(說完繞過察必王妃和劉秉忠,走出了大帳)

察必王妃與劉秉忠將八思巴送出大帳,走了一段路,然後齊聲:大師慢走。

6

內景,依然在忽必烈大帳內,忽必烈、察必、劉秉忠、郝經、兀良合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