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桑枝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1根3~4cm長的幹桑枝條(或桑柴條)點燃,然後吹滅火焰,即用炭火觸灸患處。此法具有解毒止痛、消腫散瘀、助陽生肌的作用。瘡瘍未潰者,用之能拔毒止痛;已潰者,可溫補陽氣,去腐生肌。可用於瘡瘍腫毒、頑瘡、臁瘡、瘰鬁、流注等外證。
32.桃枝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1根3~4cm長的幹桃枝蘸麻油點燃,吹滅火焰,乘熱施灸。具體操作方法同雷火神針法,多用於風寒濕痹、心腹冷痛及陰疽等。
33.火柴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火柴1根,擦燃,待燃至中段去掉火柴頭部,對準穴位迅速粹灸,每穴灸1次。多用於痄腮、乳娥、麻疹、吐瀉等。
34.煙草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香煙1支代替艾條施灸。操作按艾條溫和灸。多用於風寒濕痹寒性痛經、凍瘡等。
35.麻葉灸也屬非艾灸法。就是用麻葉和花搗碎做炷,類似艾炷灸的一種灸法。此法具有消腫散結、生肌斂瘡的作用,適用於瘰鬁、瘺管等。
36.竹茹灸也屬非艾灸法。就是用竹菇做炷,類似艾炷灸的一種灸法。此法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作用,適用於癰疽疔毒、毒蛇咬傷等。
37.線香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線香點燃後,快速按在穴位上粹灸,亦可按艾條溫和灸操作施灸。適用於哮喘、肝硬化腹水、毛囊炎等。
38.硫黃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取硫黃一塊(隨瘡口大小)置患處,另取硫黃少許於火上燒著,用其點燃瘡口上的硫黃,灸至膿水幹為度。適用於頑固性潰瘍或已成瘺管者。
39.黃蠟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先用麵團將患處圍成約3cm高一圓圈,圉外周圍鋪數層棉布,避免烘烤正常皮膚,圉內放優質黃蠟片約1cm厚,用銅勺(或鐵勺)盛炭火在蠟上烘烤,使之熔化,待患者皮膚有熱痛感即可。本法近似近代蠟療(可以代替)。此法有拔毒消腫作用,適用於風寒濕痹、無名腫毒、癰癤、臁瘡等。
40.藥錠灸也屬非艾灸法,又稱藥片灸。是取(按處方)多種藥物研末與硫黃熔化在一起,製成藥錠,放在穴位上點燃施灸,以達治療目的。因藥錠中藥物組成不同,適應證也不同。如:①香硫餅適用於寒濕氣;②陽隧錠適用於癰疽流注經久不消,內潰不痛;③救苦丹適用於風痹、跌仆、小兒搐搦、口眼喎斜及婦人心腹痞塊疼痛等。
41.藥撚灸也屬非艾灸法。是用多種藥物研末製成藥撚以點燃施灸。如“蓬萊火”(牛黃、雄黃、乳香、沒藥、丁香、火硝、麝香各等份,或去牛黃加硼砂、草烏)。施灸時,取藥錠0.5~1cm,用漿糊粘於患處或穴位上,點燃灸之。適用於風痹、瘰鬁、水腫、脘腹脹滿等。
42.穴位熏灸法是利用藥液蒸氣噴患處或穴位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灸法,屬藥物熏洗療法。
43.鋁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將治療某種疾病的中藥末100g同升汞、花椒麵各20g,氯化鈉10g,按1:5加水和甘油混合調製成軟膏,塗於一定規格的鋁紙上,敷貼於施灸部位。由於化學反應引起鋁氧化而產熱,使施灸部位出現溫熱或灼燙的感覺。這種療法就稱鋁灸。適用於風寒濕痹、風寒咳嗽、肺虛氣喘證、脾胃虛弱證、月經不調等。
44.電熱灸也屬非艾灸法。施灸時,用電灸器接通電源後,調到合適溫度在施灸部位熨灸,每次10~15分鍾。適用於風寒濕痹、寒凝腹痛、泄瀉等。
45.電子溫針灸是利用電熱作用來代替艾炷、艾條使毫針發熱而行“溫針灸”。施灸時,針刺得氣後接通溫針治療機,每次灸治15~30分鍾。適用於頸椎病、骨質增生、關節痛、肩周炎、心痛、偏癱、下肢痹痛、哮喘、少腹痛、不孕症等。
46.藥物發皰灸古稱“天灸”、“自灸”。就是用單味中藥或複方,搗爛或研末,貼敷於施灸部位或穴位上而出現皮膚發皰而達到治病目的,故稱為藥物發皰灸。屬穴位貼敷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