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隔巴豆餅灸就是用巴豆餅作隔物灸。巴豆,辛熱有毒,有溫腸通便、化滯破癓、逐水消腫、攻痰除癖、解毒醫瘡之功,善攻寒積。施灸時,取不去油的巴豆10粒(或加黃連末適量,或加其他藥物)研細末加麵粉少量,混勻,用水調和,製成藥餅放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也可與隔蒜灸合用。可灸至覺溫熱舒適感為度。灸畢以溫濕紗布擦淨施灸處皮膚,避免因藥物刺激起皰。此法適用於食積、泄瀉、腹痛、胸痛、小便不通、水腫及肥胖等。
12.隔雞子灸就是用雞蛋作隔物施灸。施灸時取煮熟雞蛋1枚,對半切開,取一半去蛋黃,覆蓋於患處,於蛋殼上置中艾炷點燃施灸,至患者感覺局部熱癢為度。此法適用於發背、癰疽初起諸證。
13.蒸臍灸又名封臍灸、熏臍灸、煉臍灸。根據不同疾病而選用配方,研末填平臍窩(臍窩突出者,可用濕麵條圍臍如井口,然後再填藥末),上置艾炷施灸。本法有溫陽祛邪、健身防病的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所用配方因病而異,如:
(1)取生五靈脂2.4g,生青鹽15g,炒地鼠糞、木通各9g,炒夜明砂6g,乳香、沒藥、幹蔥頭各3g,麝香少許。共研細末,填臍中,上蓋槐樹皮,置艾炷點燃施灸,每歲1壯,用以預防疾病。有防病健體之功。
(2)取人參、附子、胡椒各21g,五靈脂、龍骨、蛇骨、虎骨(代)、沒藥、朱砂、夜明砂、白附子各15g,小茴香、青鹽各12g,乳香、丁香、木香、雄黃各9g,共研細末,先取麝香1.5g納臍中,再將其餘藥末填平圍臍,用槐樹皮覆蓋,上置艾炷點燃施灸至遍身大汗。以治虛勞有效。
(3)取五靈脂、白芷、青鹽各6g,麝香0.3g。共研細末,用養麥粉水調圍臍,將藥末填平臍中,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灸至臍中溫暖為度,具有溫臍散寒之功。可用於治療臍腹結冷、下元虛冷、宮寒不孕、氣虛崩漏、血寒閉經等。
(4)取白附子、白芷、白及、白蘞、川芎、柴胡、枳實、紫草、紅花各等份。共研細末,納臍中,膠布覆蓋,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灸至臍中溫暖舒適為度。本方具有溫通活血、祛風消斑之功。用治麵部黃褐斑、色素沉著等皮膚病有效。
14.其他隔物灸此外,因病不同,還可采用下列隔物灸法,效果亦佳。
(1)隔黃土灸:可治療背癰、局限性濕疹、白癬及因濕毒而致的其他皮膚病。
(2)隔蠐螬灸:可治療破傷風(宜用大艾炷灸)、瘡瘍諸證。
(3)隔麥麵硫黃蒜灸:可治療各種瘡瘍癰癤等外證。
(4)隔麵灸:可治療惡瘡與腹中冷痛。
(5)隔甘遂灸:可治療癃閉(小便不通)。
(6)隔蟾灸:可治療瘰鬁、癤腫等外證。
(7)隔麻黃灸:可治療風寒感冒、鼻竇炎與氣喘諸證。
(8)隔木香灸:可治療閃挫仆損、氣滯血瘀等證。
(9)隔川椒灸:可治療一切腫毒疼痛、跌仆扭傷所致的傷筋積血、腹脹痞滿等證。
(10)隔陳皮灸:可治療腹脹滿、食欲缺乏、嘔吐呃逆等證。
(11)隔葶藶灸:可治療痔瘡、瘰鬁。
(12)隔厚樸灸:可治療胸腹脹滿、脘腹脹痛、咳嗽與咳痰不暢等證。
(13)隔蓖麻仁灸:可治療內髒下垂(灸百會)、麵癱(灸印堂、下關、頰車、陽白等穴)。
(14)隔香附灸:可治療瘰鬁、痰核、痹證等。
(15)隔白附子灸:可治療疝氣。
(16)隔徐長卿灸:可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蕁麻疹及鼻竇炎等。
(17)隔蒼術灸:可治療耳鳴、耳聾。
(18)隔商陸灸:可治療瘰鬁、瘺管久治不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