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大寒養生經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風大,低溫,地麵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這個時節應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最需要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係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在大寒節氣裏,人很,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到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特別是太陽沒出來之前的空氣質量和室外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此外,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搭些濕毛巾類以保持室內的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中老年人可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由於大寒與之後的立春相交接,飲食上也可考慮到季節變換,以吃溫性和綠色食物為主。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
大寒氣候
溫度由低漸高,降水稀少
溫度由低漸高大寒時值公曆一月份的下半月,農曆十二月的下半月,顧名思義,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已經到來了。但在氣象記錄裏,大寒的溫度卻不像上幾個節氣那樣酷冷,雖然還處於寒冷時期,但溫度已經開始由低漸高了。
降水稀少大寒時節,在曆史記錄裏有半數年份降水不到1毫米,個別年份在5毫米以上。常出現寒潮、大風天氣。詩文裏描述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風光,在大寒時節裏躍然眼前。
人體反應
皮膚幹燥,抵抗力極低
皮脂腺分泌物排出困難人體皮脂腺分泌的脂肪熔點為30℃左右,到了嚴寒季節,皮膚脂肪幾乎凝成固體狀態,所以排出更加困難,度膚因此在冬天特別幹燥。
人體抵抗力極低髒腑的陰陽氣血有所偏衰,寒潮襲來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大風降溫天氣容易引發感冒、氣管炎、冠心病、肺心病、哮喘、心肌梗死、心絞痛、偏頭痛等疾病。
養生原則
防風禦寒,養精護陽
濡養五髒六腑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的說法,大寒時節氣溫較低,人體的新陳代謝放緩,五髒六腑既需要吸收充足的養分來抵禦風寒,又要迎接立春的生發之氣,同時,由於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為脾所主。因此,比時養生的關鍵是補氣養血,濡養髒腑,並注意養藏、養陰等。
蓄養精銳護陽氣冬季寒氣籠罩,此時調神,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蓄養精銳,來年方能體態安康。要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現時起床才好,不要讓皮膚開泄出汗,汗出過多會耗傷陽氣。因此,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講究養生保健是很重要的。
大寒食補
宜辛溫,藏熱量
多食辛溫食物在這一年間最冷的時節裏,人們在加強身體鍛煉的同時,飲食方麵更要多加注意。應多攝入富含糖類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寒氣容易刺激脆弱的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此時應適當多吃一些能驅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邪的侵擾。這個時節以溫補為主,不妨多吃紅色蔬果及辛溫食物,如紅辣椒、紅棗、胡蘿卜、櫻桃、紅色甜椒、紅蘋果等紅色蔬果,能增加人體的熱能,使體溫升高,抵抗感冒病毒,加速身體康複。
藏熱量大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植物的根莖是蘊藏能量的倉庫,多吃根莖類的蔬菜,如芋頭、紅薯、山藥、土豆、南瓜等,它們所具有的豐富的澱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養生菜譜
栗子冬菇
材料:水發冬菇75克,栗子300克,綠葉菜100克,味精2克,植物油40毫升,白糖10克,香油、水澱粉備10毫升,醬油20毫升。
做法:冬菇去蒂洗淨;栗子橫割一刀,放入沸水煮至殼裂,用漏勺撈出,剝去外膜。炒鍋置大火上燒熱,下植物油,倒入栗子、冬菇略煸炒,加醬油畸、自糖和清水50毫升,燒沸後,放入味精,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可。
功效:利肝益胃。
竹筍炒牛肉
材料:鮮竹筍100克,牛肉(月巴瘦)150克,泡椒10克,薑3克,鹽2克,醬油3毫升,料酒、水澱粉備5毫升,植物油15毫升。
做法:將鮮竹筍切成薄片;牛肉切片,加鹽、醬油、料酒和水澱粉調勻碼味。鍋內放油燒熱,放入泡椒、薑炒香,放牛肉片翻炒幾下,放竹筍炒至斷生即可。
功效:消食和中,益氣開胃。
大寒藥補
早喝補酒,晚服藥丸
大寒藥補可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人參、黃芪是提氣助氣之物,泡成酒,在早上升陽之時喝,對氣虛之人有一定的補益作用;而杞菊地黃丸為滋腎養肝之品,在晚上陰氣較盛之時服用,有斂陰益精的功效,通過早補陽、晚滋陰而達到陰陽平衡。但有高血壓、心髒病者不宜一早起來喝人參黃芪酒。
肉蓯蓉鎖陽膏
用肉蓯蓉、鎖陽各100克,蜂蜜20毫升。將二昧藥的飲片洗淨,用沙鍋煎為濃汁,去渣,再放入蜂蜜熬成膏,然後置陶器中貯藏。每日飯前服,一日2次,每次約4湯匙,用溫開水送服。有補腎陽、益精血和潤腸通便之功。用於腎陽虛、精血不足,陽痿腰酸,或腸燥便秘。
蛤蚧燉雞
用蛤蚧鮮品2隻,去皮和內髒,燉雞。適用於身體虛弱者。蛤蚧味成,性平,歸肺、腎經。此藥膳有助腎陽、補肺氣、益精血、定喘嗽的功效。
起居養生
多曬太陽,保濕不能少
每天堅持曬太陽冬季曬太陽對人好處多多。首先,冬季人的體溫較低,曬太陽能讓人感覺溫暖,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人心情愉快;其次,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再次,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複健糜有一定的益處。應選擇10:00前或15:00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鍾為宜。
做好保濕措施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晾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經絡調養
按摩血海穴、三陰交穴
大寒時節,可通過經絡養生來保持腎、脾、肺三經髒腑的經絡氣血順暢運行。具體做法如下:在大寒的前中後三天。最佳時間為酉時(17:00~19:00時),用溫熱的水浴足溫經6~12分鍾,然後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湧泉穴(腎經的原穴)、太白穴(脾經的原穴)、太淵穴(肺經的原穴)各36次,調補腎、脾、肺三經的陰陽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