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冬至 陽氣初生補腎填精不要省(3 / 3)

勤搓手可防凍傷在嚴冬手腳凍傷後,進屋後不要立即將凍僵的手腳放到取暖器旁邊烤,或放入熱水裏燙泡。這樣對手腳皮膚保健非常不利,日後很容易生凍瘡。應在距離取暖器不遠的地方,將裸露的手腳亙相搓擦,使手腳的溫度自然回升,待皮膚表麵變紅時,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熱水中取暖。嚴冬時節養成搓手的習慣對身體很有好處。搓手的方法很容易,就是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雙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雙手在轉動過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時間可長可短,平時可經常這樣做。

經絡調養

治足歹艮痛靠太溪穴

多種方法緩解足跟痛4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常有足跟痛,在冬季容易頻發,中醫認為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濕熱下注、過度勞累、增長骨刺以及各種外傷等因素導致足跟軟組織損傷和退行性病變,但根本原因是腎虛。按摩太溪穴可治療足跟痛。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是足診三脈“決生死,處百病”三大獨特要穴之一,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其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順著太溪穴可把腎經的氣血引到湧泉穴。隻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帶走,足跟自然就不痛了。除了用手指按揉太溪穴外,有時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度要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

泡腳治療足跟痛用蘇木、透骨草備30克,桃仁、紅花、當歸、獨活備15克,乳香、沒藥、血竭備10克。先將藥物一起加水煎煮,然後將濾過的藥液倒入盆中,趁熱洗腳,保持水溫在50℃~60℃左右。每日2次,每次15分鍾左右,10日為1療程。

刮痧治療足跟痛先重點刮拭阿是穴和踝部內、外側區,每個部位都要刮到出現痧痕為宜,刮後用指端點揉阿是穴5~10分鍾,需要用重手法;然後再刮拭足背、足底區;最盾刮小腿內、外、後側區和膝彎區。如果配合外敷阿是穴,會有更好的效果。此法要每日1次,堅持治療效果更好。

按摩太溪穴治療手腳冰冷冬天很多老人會被手腳冰冷困擾,刺激太溪穴能起到去寒作用。睡前刺激太溪穴,每天堅持,症狀會漸漸好轉。也可以在白天,將米粒貼在太溪穴上,若能同時刺激次黲穴、湧泉穴。

為什麼冬至時節易發生心肌梗死?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心腦血管病往往會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學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寒冷的氣溫作用於機體時,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從而為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和加劇提供了條件,易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冬季心腦管病的死亡率較其他季節為高,原因就在於此。

另外,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不適。國內資料表明,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之一。冬至正值歲末,是冷空氣最活躍的時候,有的地方有時平均氣溫的下降幅度可達7℃~10℃。

冬季防心肌梗死,要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冬季多霧、氣溫低,不應早出晨練,否則一冷一熱很容易發病。

冬至如何預防肺炎?

中醫認為,肺炎屬中醫“風溫”“咳嗽”等病症範疇。其常因勞倦過度等人體正氣不足時,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裏化熱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漸衰退,腎陽不足,抵抗力下降,再外感風邪,導致肺衛不固,肺失宣降,故而非常容易罹患肺炎。

可用拔罐法治療肺炎。先月常規方法對大椎、身柱、肺俞穴進行消毒,首先在穴位上施針,然後以閃火法在以上穴位拔罐,留罐10~15分鍾,每日1次。注意隨症施用相應治療方法,在聽診時噦音較明顯的相應區,如右側肩胛區和右側胸區稍下端等部位,施以單純罐法,留罐10~15分鍾,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