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寒露 天涼露重防寒清咽避燥邪(2 / 3)

寒露食補

多吃甘淡滋潤的食物

潤肺生津秋季由於幹燥,會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香菇、冬瓜、泥鰍、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提子等水果。

飲食清淡保持飲食清淡,合理營養。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及酒等。從中醫上講,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

忌吃肥甘,慢進補隨著氣溫的降低,人們很自然地想到要進補了,但是這時脾胃功能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盲目進食肥甘厚味等滋膩補品,易使脾胃運化失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秋季在飲食調補時,要甘淡滋潤,以防過食肥甘,生火、生痰、生燥,更傷陰。

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物這類食物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大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

養生菜譜

香菇冬瓜球

材料:香菇50克,冬瓜300克,植物油、鹽、薑絲、味精、香油、雞湯、水澱粉備適量。

做法:香菇泡發,洗淨;冬瓜去皮洗淨,用鋼球勺挖成圓球備用。將鍋內放入適量植物油燒熱,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繼續煸炒數分鍾後,倒入適量雞湯煮沸;將冬瓜球下鍋燒至熟時,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放入味精、鹽,淋上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生津除煩。

甘蔗粥

材料:甘蔗汁800毫升,高梁米200克,清水適量。

做法:高梁米淘洗幹淨。將甘蔗汁與高梁米一起放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寒露藥補

宜用防寒潤肺的藥材

寒露節氣中的秋燥易引發人們患肺炎、哮喘及中風等疾病,宜用潤肺祛燥和治療中風的藥膳。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物,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百合、蓮子、山藥等藥材都很適合用來做寒露時節的養生藥膳。

銀耳梨飲

將梨200克去皮核切片,加水適量,與水發銀耳10克同煮至湯稠,再加入冰糖煮化即可。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無花果白菜幹豬湯

無花果幹品4顆,白菜幹100克,鮮豬肉200克,一起煲湯,能養陰清肺,潤燥化痰。

菊花粥

菊花30克,大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與粳米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

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起居養生

分時調養,室內通風

分時調養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應做相應的調整。每到天氣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這與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