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食補
以湯粥為主,補充水分
多吃蔬菜瓜果,補充水分春季氣候逐漸轉暖,早晚溫差較大,風邪漸增,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脫皮敏感、口舌幹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
少吃油膩萬物當春乃發生,春季也是陽氣漸旺的時候,應少吃油膩食物,可多食紅棗、懷山藥、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補氣壯陽,以免陽氣過多外泄,無法蘊化於體內。若肝木生發過度,則會使脾胃受到損失,這也是為何春季腸胃多病的原因。
食療以湯粥為主雨水時節,北方地區食療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懷山粥、紅棗粥等。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這提醒我們在春季應該多喝一些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加入一些藥材後,更是能治療一些慢性病,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而南方特別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食療多以湯為主,如猴頭菇煲鮮雞湯、雲苓懷山煲豬瘦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等。遇氣溫濕冷時也可以湯養脾胃,如冬蟲夏草燉水鴨、眉豆花生燉雞腳、杞子懷山燉豬肉等。
養生菜譜
猴頭菇煲鮮雞湯
材料:雞1隻、猴頭菇250克、黃芪50克、薑15克、鹽4克、植物油適量。
做法:雞去毛、內髒、肥脂及尾部,洗淨斬塊。鍋中放油,熱後爆香薑片,下入雞塊爆炒片刻,取出。黃芪洗淨,與雞肉一同放入煲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煲沸,改小火煲2個小時,湯成去黃芪。猴頭菇洗淨,切片,放入雞湯內滾熟,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有補脾益氣、助消化、抗腫瘤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患者。
眉豆花生煲雞腳
材料:眉豆、花生、豬瘦肉各30克,紅棗3顆,陳皮10克,生薑3片,雞爪8個,冬菇5朵,鹽適量。
做法:紅棗去核;陳皮、眉豆、花生洗淨,並稍浸泡片刻;雞爪去皮、甲,洗淨切開,焯一下沸水;豬瘦肉洗淨,不必切開。上述全部材料一起加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大約10碗水),大火煲沸後,改小火煲2個小,時即可。
功效:健脾胃而不油膩,具有益氣、消腫的功效。
雨水藥補
宜用生發陽氣的中草藥
可選用生發陽氣的中草藥。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生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人參、西洋參、決明子、山藥、黨參、薏米、白扁豆、白菊花、首烏等中草藥。
扁豆紅棗粥
一些老中醫養生家常推薦扁豆紅棗粥補脾胃。扁豆紅棗粥製作非常方便:把15粒白扁豆、15顆紅棗、150克小米洗淨,放入鍋裏,再加適量水,用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吃的時候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紅糖。中醫認為,白扁豆性甘味微濕,歸入脾胃二經,有健脾和胃、化濕利尿、消腫、和中益氣的功效,可主治脾胃虛弱、嘔吐、胸悶、腹脹等病症。
山藥粥
山藥味甘性平無毒,有健脾益氣、滋肺養胃之功效,春季食用,能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能補腎益精,使人體元陽之氣充沛,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力。做山藥粥時,先要刮去山藥皮,注意刮山藥時最好戴手套。以免山藥漿沾在手上引起麻癢,將山藥切小塊(或稍厚點的片),下鍋煮10分鍾。再將洗好的大米下鍋同煮,大火燒沸後,轉小火20分鍾即可,因為山藥不易爛,所以要先煮,米可以洗淨泡著,這樣既好吃又省火。
起居養生
保暖調神,平和心氣
身體保暖不容忽視雨水之前的天氣仍然比較寒冷。但雨水到來後,春天已經走出寒冷。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髒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精神調攝,維持積極心態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運輸、消化功能相對減弱,人體容易出現精神抑鬱、腹脹腹痛等症狀。由此,春季的養脾健脾很重要。養脾要靜心,需以精神的調攝為主。心平氣和,使肝氣平穩不橫衝亂撞,使脾胃得到安寧。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耗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髒,養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隻有情誌相適,再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