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糖尿病的科學調養指南(3)(1 / 3)

【代表方藥】以《景嶽全書》玉女煎加減:生石膏30克,熟地黃24克,麥門冬、牛膝、山梔子各9克,知母、黃連各6克,水煎服。1劑/天,病重者2劑/天。

【臨床應用】①大便燥結較重者,可加玄參10克,大黃6克(後下)。

②若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並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質淡,苔白而幹,脈弱者,為脾胃氣虛所致。宜用七味白術散,以健脾益氣,生津止渴。藥用人參、白術、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

(三)下消(腎陰虧損)

【病機】腎陰虧損型。

【臨床表現】以尿頻量多為主,伴見尿濁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幹唇燥,大便幹結,皮膚幹燥,瘙癢,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原則】滋陰補腎,潤燥止渴。

【代表方藥】《小兒藥證直訣》的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牡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

【臨床應用】①兼見煩躁,五心煩熱,失眠、盜汗者,為陰虛火旺,可加知母、黃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黃湯)。

②兼見神倦乏力,少氣者,為氣陰兩傷,可加黨參、黃精、黃芪各15克以益氣養陰。

③尿量多而混濁,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以益腎固澀。

(四)下消(陰陽兩虛)

【病機】陰陽兩虛型。

【臨床表現】以小便頻數量多,甚則飲一溲一,混濁如膏為主,伴見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形體消瘦,四肢欠溫,耳輪幹枯,麵容憔悴,舌質淡,苔白而幹,脈沉細無力。

【治療原則】溫陽滋陰,補腎固澀。

【代表方藥】《金匱要略》腎氣丸加減:附子、桂枝各10克,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牡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水煎服,1劑/天。

【臨床應用】①畏寒肢冷較甚者,加鹿茸粉0.5克衝服。

②小便頻多較甚者,可加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各10克。

專方專藥

1.生津消渴丸

由天花粉、黃芩、地黃、知母、石膏、五味子、麥門冬、北沙參等組成,用於糖尿病上消型。

2.清胃消渴丸

由生石膏、玄參、麥門冬、生地黃、知母、石斛、天花粉、玉竹、山藥、黃連組成。用於中消型糖尿病。

3.益腎消渴丸

由熟地黃、山藥、麥門冬、生地黃、天門冬、枸杞子、北沙參、黃芪、肉桂等組成。用於糖尿病下消陰陽兩虛型。

4.知柏地黃丸

由知母、黃柏、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茯苓、山藥組成。用於糖尿病下消陰虛型或陰虛火旺型。此外,若辨證屬於氣陰兩虛者,可用人參固本丸;腎虛精虧者,可用金匱腎氣丸、龜鹿二仙膠;陰虛火旺者,可用大補陰丸。

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症狀不典型,“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此時,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1.臨床表現

無不適主訴,口不渴,飲食正常,小便正常,睡眠好,無並發症,但尿糖陽性,血糖偏高,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可有糖尿病家族史,多在體檢時發現糖尿病。

2.治療原則

養陰潤燥,活血化淤。

3.代表方藥

二至四物湯加減: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赤芍各15克,川芎、當歸、黃連各6克,桑寄生30克,黃精18克,水煎服,1劑/天。

4.臨床應用

隨著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此類病人越來越多,在尚未有不適主訴前查體而發現糖尿病,有利於早期防治,血糖較高者可加天花粉5克。亦可用黃精30克,田七6克,五味子10克,水煎代茶飲,1劑/天,連服30天為一個療程。

在上述辨證基礎上,根據糖尿病的病理改變為血管性病變,在辨證基礎上可加用活血化淤藥物,例如:田七、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有利於延緩病程進展,防止並發症,提高臨床療效。

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藥有:

1.水渴丸

由北芪、生地黃、天花粉、格列本脲(優降糖)等組成。用於Ⅱ型糖尿病。該藥含有西藥降糖藥(含格列本脲0.25m克/丸),故應根據血糖變化調整用藥劑量。

2.消渴飲

由番石榴生果加少許羅漢果汁製成的水劑。用於各型糖尿病。

3.麗仁降糖片

由荔枝核加工成浸膏片劑。用於糖尿病Ⅱ型。

4.消渴平片

由黃芪、人參、天花粉、天門冬、知母、葛根等組成。用於各型糖尿病。

5.降糖甲片

由黃芪、黃精、太子參、天花粉、生地黃組成。用於各型糖尿病。

6.糖尿樂

由生山藥、黃芪、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知母、葛根、紅參、雞內金組成。用於各型糖尿病。

7.玉泉丸

由葛根、天花粉、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甘草、糯米等組成。用於各型糖尿病。

8.降糖片

由廣番石榴葉製成的片劑。用於各型糖尿病。並發症的治療隨著病程進展,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各種程度不同的並發症,同樣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高血壓(眩暈)

高血壓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可參考中醫學有關“眩暈”的治療。由於糖尿病性高血壓多屬肝腎陰虛兼血淤,故可常規應用杞菊地黃湯加減: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各12克,牡丹皮、澤瀉、茯苓各9克,枸杞子、菊花、牛膝、丹參各15克,水煎服,1劑/天。或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6克/次,3次/天,溫開水送服。

(二)冠心病(胸痹)

糖尿病並發冠心病時,可按中醫學“胸痹”辨證論治。由於該病多為陰虛血淤,治宜養陰化淤,故可常規應用天王補心丹合四物湯加減:生地黃、玄參、麥門冬、人參、酸棗仁、五味子、丹參、當歸、川芎、赤芍、枳殼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劑/天。或用中成藥天王補心丹與血府逐淤丸,各用1丸/次,2次/天,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