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方法:將以上4味共搗爛,放杯內用開水衝泡,加蓋燜片刻即可。代茶頻飲。
適應證:用於防治陰虧燥結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滋陰潤腸、通便之功效。
(9)大頭菜籽散
原料:大頭菜籽250克。
製作方法:把大頭菜籽曬幹研細末。每次15克,開水調服,每日2次。
適應證:用於防治各型糖尿病性便秘。
(10)豬肉煲大米
原料:發菜3克,蠔豉(即牡蠣肉)、瘦豬肉各60克,大米適量。
製作方法:將發菜、牡蠣肉洗淨。瘦豬肉剁爛製成肉丸。用沙鍋加適量的清水煮沸,放進大米、發菜、牡蠣肉,同煲至大米開花為度,再放入肉丸同煮熟。吃肉食粥。
適應證:用於防治糖尿病性便秘,伴有高血壓者尤為適宜。
(11)蘿卜樸硝汁
原料:鮮蘿卜250克,淨樸硝15克。
製作方法:將鮮蘿卜切片,與樸硝同入鍋中,加水1500毫升,至蘿卜煮爛。取汁500毫升,分3次溫服,1日服完。
適應證:用於防治腸胃燥結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清熱瀉下、通便之功效。
(12)菠菜拌麻油
原料:鮮菠菜250克,麻油15克。
製作方法:把菠菜洗淨,在沸水中氽3分鍾取出,用麻油拌食。佐餐食用。
適應證:用於防治燥熱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清熱潤燥、下氣通便之功效。
(13)青菜汁
原料:青菜汁半小碗。
製作方法:將青菜汁煎煮熟。代茶飲。
適應證:用於防治各型糖尿病性便秘,有通便之功效。
(14)紅薯葉
原料:紅薯葉500克,食用油、鹽適量。
製作方法:將紅薯葉加油、鹽炒熟。佐餐食用,每日2次,連用數日。
適應證:用於防治糖尿病性便秘,對於糖尿病進食多者尤為適宜。
(15)芝麻杏仁粥
原料:黑芝麻、杏仁各30克,粳米60克,當歸9克。
製作方法:將前3味浸水後磨成糊狀,煮熟後用當歸煎汁調服。每日1次,連服數日。
適應證:用於防治腸燥津虧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滋陰生津、潤腸通便之功效。
(16)馬蹄湯
原料:鮮空心菜200克,馬蹄10個。
製作方法:將馬蹄去皮後,加空心菜同煮湯。每日分2~3次服食。
適應證:用於防治大腸熱結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清熱潤燥、通便之功效。
(17)火麻仁粥
原料:火麻仁10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先將火麻仁搗爛水研,濾汁,與粳米同煮作粥即成。供晚餐食用。
適應證:用於防治津虧型糖尿病性便秘,有滋陰生津、潤腸通便之功效。
(18)蔥白阿膠
原料:蔥白2莖,阿膠10克。
製作方法:鍋內加水煮蔥白,待熟後入阿膠烊化溫服。每日1次,連服數日。
適應證:用於防治陰陽兩虛型糖尿病性便秘,有通陽滋陰之功效。
(19)鬆仁米粥
原料:鬆仁15克,粳米30克。
製作方法:先煮粳米粥,後將鬆仁和水研末作膏,入粥內,煮兩三沸。供晚餐食用。
適應證:用於防治腸燥津虧型糖尿病性便秘,有生津潤燥、通便潤腸之功效。
糖尿病性腹瀉的食療方
糖尿病性腸病是由於內髒自主神經係統功能失調所致,是糖尿病晚期的消化係統並發症之一。臨床表現為腹瀉或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一般認為,糖尿病性腹瀉是比較少見的,但據統計,其發病率可達16.7%。腹瀉多數是間歇性的,少數是連續的,多在白晝腹瀉,隻有少數患者在夜間腹瀉。糖尿病性腹瀉多數發生在發現糖尿病後8年,但有少數患者腹瀉可發生在發現糖尿病前2年。
糖尿病腹瀉屬中醫“泄瀉”,多由脾氣虛損所致。
1.飲食指南
(1)根據患者腹瀉情況,酌情補充熱能。
(2)宜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半流質或軟質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次。
(3)排便次數正常後,短期內不宜食用生拌蔬菜及含粗纖維多的蔬菜。
(4)禁忌酒類、汽水、辛辣食物、堅果類等。
2.食療方
(1)雞蛋餅
原料:雞蛋3個,生薑15克,醋15毫升,蔥、鹽、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將雞蛋打碎,生薑切碎。把上料加適量鹽、蔥調味攪勻,用油煎炒成餅,熟後加醋烹之。當點心加餐用。
適應證:用於糖尿病性腹瀉,證屬脾虛者,有和中止瀉之功效。
(2)山藥粥
原料:鮮山藥120克(幹品60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把山藥削皮切塊,與淘洗淨的粳米同煮為粥。供早、晚餐食用。
適應證:用於糖尿病性腹瀉,證屬脾胃虛弱者,有健脾益胃之功效。
(3)薑茶
原料:生薑、綠茶各9克。
製作方法:將上2味以開水衝泡。頻飲。
適應證:用於糖尿病性腹瀉,證屬寒濕者,有芳香化濕之功效。
(4)醋豆腐
原料:醋5~10毫升,豆腐150克,鹽、花生油各適量。
製作方法:將豆腐切成2~3塊,花生油,食鹽少許,加醋煮片刻即可。佐餐食用。
適應證:用於糖尿病性腹瀉兼有燥熱之證者,有澀腸止瀉、清熱潤燥之功效。
(5)蓮仁粥
原料:白蓮肉、薏苡仁各30克,大米60克,鹽適量。
製作方法:把白蓮肉用水浸泡去皮,與淘洗淨的薏苡仁、大米加水煮粥,加鹽調味服食。供早、晚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