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糖尿病的最佳食物選擇(2)(1 / 3)

魚類蛋白質與人體組織蛋白的組成相似,因此生物價值較高,屬優質蛋白。魚肉的肌纖維細而短,蛋白質結構鬆軟,含濕量較多,肉質細嫩,易為人體消化吸收,比較適合病人、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魚類脂肪含量少,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在不飽和脂肪酸中,長碳鏈、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占的比例也較大,故魚類脂肪具有一定的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據考察,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是全球冠心病發病率最低的民族,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他們自古以來長年吃魚有關。在我國和日本的疾病調查中,也發現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的漁民,由於吃魚多,冠心病的患病率同樣很低。

【蛋類】蛋類包括雞蛋、鴨蛋、鵝蛋和其他禽類的蛋。蛋製品主要是鹹蛋、鬆花蛋和雞蛋粉等。蛋及蛋製品是人們飲食中經常需要的食物之一。

蛋黃和蛋清分別占可食部分的1/3和2/3。蛋白質含量13%~15%,主要集中在蛋清部分。脂肪含量為11%~15%,主要集中在蛋黃中;鐵、磷及鈣等礦物質也多集中於蛋黃中;蛋黃中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隨時間而有一定的變化,夏季較冬季多一些。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但其與維生素A的含量未必一致,在同樣飼養情況下,蛋黃中總色素含量多時往往也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而如果喂養中不給青飼料但有強化的維生素A,蛋黃雖然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但仍可呈灰白色。因此,有些人根據蛋黃顏色來判斷雞蛋中營養價值的高低是沒有根據的。蛋黃中含卵磷脂很多,還含有較高的膽固醇,達1700mg/100g,是豬肝含量的7倍,肥豬肉的17倍,牛奶的120倍。加工成鬆花蛋和鹹蛋時,膽固醇含量不改變。鐵的含量雖多,但因與磷蛋白結合而吸收率不高,加工成鹹蛋後,鈣的含量明顯增加,比未加工時高10倍以上。蛋清中的營養素主要為蛋白質,其成分是卵白蛋白,為膳食蛋白質中營養價值最高者。另外,蛋清也是維生素B2的良好來源。蛋類還含有糖類,但含量很少,平均為1%~3%,所以有些人早餐隻吃雞蛋,而不吃澱粉類食物是不科學的。

在天然食品中,蛋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組成的蛋白質接近,而且比例也非常適合人體需要,因此蛋類蛋白質的生物價值很高,如全雞蛋蛋白質的生物價值為94,蛋黃為96,約是一般穀類蛋白質的1.8倍,豆類的1.6倍,魚和肉類的1.2倍,奶類的1.1倍左右。此外,蛋類的蛋氨酸含量相對較高,與豆類和穀類食品混合食用時,能補充穀類和豆類食品中蛋氨酸的不足,提高營養價值。

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也較高,如雞蛋脂肪含量為58%,鴨蛋為62%,容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蛋類含有豐富的鐵,但因與卵黃磷蛋白相結合而影響吸收利用,因而認為多吃蛋黃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觀念並不正確。

【奶類】奶類主要包括牛奶、羊奶和馬奶等,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

奶類除不含纖維素外,幾乎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奶類的含濕量為86%~90%,是一般食物中含濕量最高的一種。因此,它的營養素含量與其他食物比較時,相對較低。

奶的蛋白質含量為2%~4%。牛奶和羊奶含蛋白質較高,達3.5%~4.0%。蛋白質的組成,以酪蛋白為主,其次為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此外還有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酶等。

脂肪含量為3%~4%,馬奶含量較低,僅約1.1%。奶中脂肪顆粒小,呈高度分散狀態,消化率高。奶中尚含有少量亞油酸及卵磷脂。

奶中糖類含量為4%~6%,其中主要是乳糖。乳糖有調節胃酸,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還能助長乳酸杆菌的繁殖,並抑製腐敗菌的生長。因此,可改善幼兒腸道細菌叢的分布狀況。

礦物質在奶中含量也較豐富,如鈣、磷、鉀等。每升牛奶可提供1200rag鈣,吸收利用率也很高,但是鐵含量很少。奶中尚含有銅、鋅錳和碘等多種微量元素。此外,奶中的成堿元素(如鈣、鉀、鈉等)多於成酸元素(氯、硫、磷),因此奶與蔬菜和水果一樣,屬於堿性食品,有助於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奶中含有已知的各種維生素,尤以維生素A及核黃素(維生素B2)最為突出。

奶類蛋白質的生物價值僅次於蛋類為85,也是一種優質蛋白,其中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比較高,能補充穀類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的不足,提高其營養價值。

奶類中膽固醇含量不多,而且奶中含有乳清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故膽固醇過高的冠心病患者喝牛奶時,不必過分擔心。據實驗,飲用牛、羊奶,不但不會增高膽固醇反而會降低。非洲的馬賽民族,渴了不喝水,而是喝鮮牛奶,一人每天要喝幾升,其血脂含量並不高。

消毒奶類營養豐富,但是加熱消毒時煮得時間太久,其中某些營養素大量破壞。如牛奶,當溫度達到60℃時,其中的磷酸鈣會由酸性變為中性而發生沉澱;當加熱到100℃時,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並逐潮分解為乳酸和產生少量甲醛,降低了營養價值,改變了色、香、味,影響消化吸收。故牛奶不宜久煮,一般加熱見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