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糖尿病的科學診斷(3)(1 / 3)

初次接受患者包括所有Ⅰ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重症Ⅱ型糖尿病患者。由於患者自身胰島分泌功能衰竭,口服降糖藥往往效果不佳,而需要改用胰島素治療。通過住院,能夠對患者進行包括並發症在內的全麵檢查以及全天候的血糖監測,便於綜合治療以及藥物調整,製定個體化的最佳治療方案,迅速控製病情,消除症狀。同時,住院可以讓患者得到一次係統的一糖尿病教育,學會如何科學安排飲食以及自我血糖檢測,掌握胰島素的配製、注射,並能根據血糖、尿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

3.血糖忽高忽低或血糖長期居高不下者

通過住院全麵檢查及係統觀察,找出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症結所在,從而對症下藥。同時,科學指導患者合理安排飲食、運動及生活起居,消除各種導致血糖波動的誘因,使血糖得到平穩控製。

4.處於應激狀態或有嚴重糖尿病慢性並發症者

糖尿病患者合並高熱、嚴重呼吸道感染、肺結核、急性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心腦血管病等應激情況,或者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底出血、痛性神經病、頑固性腹瀉、足部壞疽等嚴重慢性並發症時均應住院治療。另外,需要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住院,即便是小手術也應住院治療、觀察,這有利於控製糖尿病和患者的術後恢複。

5.新發糖尿病者

如有條件,新發現的患者宜短期住院,目的是為了全麵檢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並發症和其他病變;擬定治療方案,觀察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基礎知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讀懂糖尿病的另類信號

具有“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的患者不到所有患者的一半,多數糖尿病患者要麼沒有症狀,要麼症狀不夠典型,因而很容易被漏診或誤診。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性功能障礙。調查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合並陽痿的約占50%,這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有關。所以,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發生陽痿或勃起不堅時,應及時化驗血糖,排除糖尿病的疑慮。

(2)胃腸道功能紊亂。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可影響胃腸道功能,使胃腸道蠕動減慢,胃排空延遲,患者表現為腹脹、納差或頑固性便秘。少數患者也可出現慢性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但往往不伴有腹痛及膿血便。

(3)異常出汗。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時可出現汗液分泌異常,即便室溫不高(尤其是吃飯時)也常常大汗淋漓,且以顏麵、上身為主,下肢較少。

(4)排尿無力及尿瀦留。高血糖可損害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經,影響膀胱的收縮與排空,患者表現為缺乏尿意,排尿費力,膀胱殘餘尿增多,以及“張力性尿失禁”。男子出現上述情況時,如果前列腺肥大被排除,則應懷疑糖尿病的可能。

(5)體位性低血壓。由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造成血管舒縮功能紊亂,當患者久坐、久臥後突然直立時,由於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縮,從而導致血壓下降,發生一過性腦缺血,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暈厥。

(6)女性反複出現尿路感染、陰部瘙癢。女性由於尿道較短,本身就比男性容易發生尿路感染。當糖尿病控製不佳時,尿糖含量較高,後者是細菌的最佳培養基,如果同時合並“神經源性膀胱”,導致尿瀦留,尿道感染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7)全身皮膚瘙癢或經常生癤感染者。高血糖可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導致皮膚瘙癢。

(8)餐前饑餓感。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最早症狀不是“三多一少”,而是餐前饑餓難耐。造成餐前饑餓感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延遲,與血糖的變化不同步,餐後血糖達高峰時,胰島素分泌卻沒達高峰,到下頓餐前血糖降下來時,胰島素分泌反而達到高峰,這樣就造成了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引起餐前饑餓難耐。

(9)視力減退。糖尿病可累及雙眼,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白內障,從而影響視力。發病率隨著病程與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對視力影響最嚴重,可造成突然視物模糊,甚至失明。

(10)下肢感覺異常。糖尿病累及周圍神經時可引起末梢神經炎,表現為對稱性下肢感覺異常,如麻木、灼熱感、蟻爬感、針刺痛,或者是感覺減退或消失。

(11)傷口潰瘍久治不愈。

(12)能吃同時伴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13)分娩巨大胎兒(出生兒體重≥4千克)或有習慣性流產、胎死宮內的婦女。

(14)有類似肩周炎症狀者。肩周炎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病症,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及活動受限。有些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現類似的症狀,這是由於患者體內糖代謝失調,易發生動脈硬化及神經病變,導致肩關節周圍神經、肌肉組織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出現相應的病理改變。因此,有肩周不適的人,也應同有手足發麻疼痛的人一樣,應及早做尿糖、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試驗,以排除糖尿病。總之,即使沒有出現“三多一少”症狀的人,隻要具有上述情況之一,都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化驗血糖和尿糖,以便於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