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抽血時間太晚
所謂“空腹血糖”嚴格地講是指禁食8~10個小時,於次日清晨8點之前抽血所測得的血糖值;如果抽空腹血的時間太晚甚至接近中午,所測得的血糖準確地講應該叫“餐前血糖”,空腹血糖與餐前血糖不能畫等號。如果抽血時間太晚,患者長時間的空腹饑餓,所測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也可能因出現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使得所測結果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化驗結果不能客觀地反映其平常的空腹血糖水平。
3.應激因素對血糖化驗結果的影響
情緒變化、發熱感冒等應激因素會導致升糖激素(如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當這類激素分泌過多時,一方麵可以抑製胰島素分泌;另一方麵又可以加速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明顯升高。在應激狀態下測得的空腹血糖可能高於平常的血糖水平,但這並不能代表患者的真實病情,因此,應當以應激狀態過後所測的血糖結果為準,把它作為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
在此,歸納幾點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
(1)對於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的患者,應事先在家中用血糖儀完成空腹血糖的測定,記下結果後再去醫院;最好不要去醫院化驗空腹血糖,因為醫院門診采血時間太晚,這樣會延誤患者早晨的胰島素治療,對全天血糖產生不利影響。
(2)不要為化驗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藥,這樣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反映病情,又會造成血糖波動及加重病情。
(3)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島素後再去醫院抽空腹血,這是因為到醫院抽血的確切時間難以預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時內抽完血,勢必延遲進餐時間,有可能會發生低血糖。
(4)如果去門診查空腹血糖的患者不能保證在8點之前抽上血,可以早晨在家正常治療及進餐,然後去醫院測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不至於影響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引起血糖的波動。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檢查餐後血糖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進餐量及服藥量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5)不要為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日過分節食,這樣做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製的真實情況。
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可信,檢查前日應繼續保持平常的進食和用藥,夜間保證良好的睡眠。另外,次晨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吸煙和飲用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6)對於早、晚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若因上午到醫院抽血化驗使治療延遲,可以在抽血之後查一下隨機血糖,如果血糖高,可臨時注射一次“短效胰島素”,然後進餐。這樣,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治療延誤造成的血糖升高,同時又避免了檢查當天早、晚兩次“預混胰島素”注射間隔太近。另外,對於采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患者,化驗空腹血糖時若采血時間太晚而使得早晨的藥和中午的藥相隔太近,可以酌情減少中午的藥量,以免因兩餐的藥物作用相互疊加而造成低血糖。
(7)對於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者,其降糖作用可以維持到次日8~9點鍾,因此,化驗空腹血糖的采血時間允許稍晚些。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整個診療過程當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血糖監測可以了解患者的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導臨床用藥。要想確保血糖化驗結果的真實可信,就不能忽略上麵這些細節問題。
掌握血糖的自我測試
自我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5駕馬車之一,對於及時掌握病情,適時調整藥物及飲食,提高自身的糖尿病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下麵,就患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解答如下。
1.血糖值保持多少為宜
把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製在4.4~7.0毫摩爾/升(80~126毫克/分升),餐後2小時血糖控製在4.4~8.0毫摩爾/升(80~144毫克/分升),同時又不發生低血糖,即認為血糖控製良好。由於老年人容易發生低血糖,血糖控製標準可略高一點。糖尿病孕婦為了胎兒的健康發育,血糖要嚴格控製在標準範圍內。
2.監測以何時為宜
許多老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監測空腹或餐前、餐後2小時血糖。
①空腹血糖。其指隔夜空腹8小時以上、早餐前采血測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②餐前血糖。其指早、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③餐後2小時血糖。其指早、中、晚餐後2小時測定的血糖(注:從吃第1口飯開始計時);④隨機血糖。其指一天中任意時間測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3.血糖監測的頻度多少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