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已成為中國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的第三大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國現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到4000萬人以上,還有將近同樣數量的人雖已患了糖尿病(包括糖耐量減低者),但卻沒有被發現或明確診斷,這部分人的糖尿病症狀表現較輕或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被忽略或延誤了診斷。中國每年約有120萬新發糖尿病患者,其中90%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長期共同作用引起的,而環境因素起主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知曉率、控製率均較低,約有60%的患者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可見中國科學防治糖尿病的知識尚未廣泛普及。因此,幫助廣大群眾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早期預防、診斷、治療、控製糖尿病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是當前糖尿病早防早治亟待解決的問題。
1.世界糖尿病現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等13個研究中心的統計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了2.4億,並且患者數量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2.中國人糖尿病現狀
中國糖尿病除了發病患者數量急劇增加以外,其發病情況還具有快、高、早、大4個特點。
(1)快。Ⅱ型糖尿病比例上升快,其比例大於西方國家。
(2)高。存在大量血糖升高者。
(3)早。糖尿病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
(4)大。糖尿病發病情況不平衡,差別大。城市比農村發病率高。
由此可見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之大,影響之深。
3.中國人糖尿病患者特點
縱觀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發現以下幾大特點:
(1)生活方式不科學。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相關知識並沒有隨之相應提高。生活方式不科學、不健康者大有人在,都沉醉於“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的生活邏輯中。首先,患糖尿病是缺乏健康知識而付出的沉痛代價;其次大吃大喝、熱能攝入過多,是不科學進食而患肥胖症所付出的代價。遺憾的是,那些大腹便便的胖子、那些腹部正在“崛起”之人,自認為是“發福”,其實已經加入了糖尿病患者隊伍的“後備軍”。
(2)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病。“病從口入”,以往主要指不講衛生,將不幹淨的食物吃進嘴裏,經消化道傳染患病。近來,人們賦予了“病從口人”更豐富的內容,指吃的食物雖然衛生,但含脂肪、糖類、蛋白質太高,而含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等太少,不科學飲食造成了過度肥胖使糖尿病增多。
肥胖與糖尿病像孿生姐妹,過高血糖促使胰腺的胰島細胞超負荷分泌胰島素,起初尚能代償性補償胰島素的不足,時間久了,胰島細胞因長期勞累而受損,胰島素分泌會下降;加之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其代謝產物,如酸肽等對胰島素受體產生毒害或起封閉作用,從而導致持續高血糖,最終產生糖尿病。所以說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病是有道理的。
(3)糖尿病是“閑”出來的病。現代生活提供了各種現代化的工具,使人的活動量大大減少。20世紀50~60年代,基本上是肩挑背扛,如同搬運公司、搬運站、搬運工人等。人們出行都是步行,體能消耗大。而70~80年代自行車大普及,城市中一家有2~3輛自行車是常見的,上班、購物都騎自行車,因此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20世紀末,機動車增多,如摩托車、電動車等,隻消耗燃料,不消耗體力。21世紀是小汽車增多,無私家車者,出門有公交車、的士等。
總之,以車代步,以電梯代登樓梯,以家用電器代替家務勞動,人們雖享受了清閑,糖尿病卻悄悄隨之而來了。
(4)糖尿病是“靜”出來的病。現代生活中、工作中“靜”字特別突出,辦公室用電腦處理公務;家庭中各種電器,如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電烤箱等為你處理家務。大多數人又缺乏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與意識,身體活動量、運動量明顯不足是極普遍現象。而運動量不足不僅降低了機體的抗病能力,還會減慢細胞內葡萄糖的轉運,降低肌肉等組織對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因此,清靜也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