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關鍵詞”:創新對外話語實踐的有益嚐試(2 / 3)

周明偉局長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世界對中國越來越關注。加強對外話語研究,對外形成中國特色核心話語的完整表達和準確闡述是當前對外說明中國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7月,中國外文局成立了中國翻譯研究院,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全力打造對外話語體係創新平台,圍繞中國道路、中國理念、中國特色等重大課題和核心話語開展研究攻關,爭取在中國話語的翻譯和表達上實現新突破。“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正是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圍繞話語體係建設、創新對外話語實踐進行的一次有益嚐試。他指出,接下來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還將在建立融通中外話語體係研究基地、搭建高層次交流合作平台、培養彙聚高端國際化人才隊伍方麵重點開展工作,為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服務。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剛毅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從內容、話語產生機製和話語傳播路徑等方麵進行諸多創新,具有三方麵鮮明特點:1.在編寫方式上使用關鍵詞加核心思想解釋的碎片化方式對外闡釋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大大降低了外國讀者認知的門檻和難度,有利於提升傳播效果。2.在編寫過程中,引入了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和資深翻譯團隊,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內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3.在發布渠道上采用了全媒體發布的策略和手段。除以中國網專題網站作為主發布平台外,後期還將通過移動客戶端、App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平台和微傳播平台進行全媒體碎片化傳播,擴大傳播路徑和傳播效果。

專家認為,“中國關鍵詞”多語發布平台將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理念的百科全書,在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方麵進行了大膽創新,而且發揮了新媒體碎片化傳播的優勢,同時中文編寫和外文翻譯同步機製使得中國話語易於聽懂、便於接受,提高了對外話語的感召力。史安斌認為,當前國際政治領域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由現實政治向觀念政治轉變,觀念政治的話語權爭奪日趨激烈,“中國關鍵詞”的推出與當前的國際形勢正相吻合。同時,文化和傳播的核心就是關鍵詞的傳播,“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就是貫徹這樣的理念。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孫海燕認為,“中國關鍵詞”多語種平台內容設計獨特,集權威性、多語種、簡明性於一身,對政治話語進行權威的精心解讀。

未來發展建議

1.打造中國版維基百科

專家建議,應以媒介平台的理念將“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打造成了解中國的維基百科。(1)打造權威、開放的交互平台。史安斌建議,可以將開放互動的眾包模式引入“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建設,鼓勵國內外民眾加入“中國關鍵詞”相關詞條的信息生產和補充工作,同時建立把關人機製以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和有效性。(2)有效利用國內相關數據庫。孫海燕認為,“中國關鍵詞”內容廣泛,不僅包括當代中國發展理念、內外政策,也包括傳統價值觀、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麵,可將相關數據庫如傳統文化數據庫、黨史數據庫等通過購買、合作加以整合,有效利用以充實“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3)以平台為載體一體化開展對外話語體係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係構建是一個完整的全鏈條,孫海燕認為這是一個集研究、闡釋、傳播、回饋、修正於一體的不斷滾動的動態過程,應以“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為載體連接各個環節,推動對外話語體係構建持續深入開展。唐聞生副院長也認為應該將“中國關鍵詞”多語平台打造成一個互動平台,可根據外國受眾的反饋不斷增補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