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初步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幹燥綜合征;缺鐵性貧血;POEMS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
2診療經過
患者入院後給予相關對症處理,同時積極組織專家會診,綜合患者相關病史,多係統症狀、體征及各項理化檢查,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幹燥綜合征較明確,同時及時完善相關檢查,骨髓象提示缺鐵狀態,骨髓活檢鐵染色示貯鐵陽性,腫大淋巴結活檢提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免疫球蛋白固定電泳未見異常蛋白。排除POEMS綜合征及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明確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幹燥綜合征、缺鐵性貧血。
患者病程較長,始終存在多汗、乏力、口幹、肌膚甲錯伴瘙癢等不適症狀,觀其舌象紅而無苔,查其脈沉細而數,辨為氣陰兩虛血瘀證,給予益氣養陰,養血活血中藥口服,方選生脈飲合血府逐瘀湯化裁加減,藥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柴胡、白芍、川芎。同時考慮患者病情較重,免疫球蛋白異常增高,具備行血漿置換治療的指征,建議患者行此治療,但患者因經濟原因拒絕,要求藥物保守治療,故給予地塞米鬆衝擊治療(起始劑量30mg,後逐漸減量至5mg)及相關補鈣、補鉀、補鐵、改善骨代謝等藥物應用。治療10餘天後患者尿瀦留及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複查免疫球蛋白降至29.95g/L,但口幹、頭汗多及皮膚粗糙、瘙癢較前緩解不明顯,激素改為強的鬆口服(30mg/日),調整中藥處方,在原方基礎上加用玉竹、沙參等甘寒潤燥之品及莪術、山甲、土元等活血通絡藥物。繼續治療20餘天後,患者口幹、乏力改善明顯;皮膚症狀部分緩解,在原方基礎上加用阿膠、麻仁、桑葉、百合等滋陰之品,送服大黃蟄蟲丸。目前隨訪病情穩定,皮膚彈性較前好轉,瘙癢、脫屑明顯減輕。
3評析
幹燥綜合征是一種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症狀是口、眼、鼻幹燥,關節肌肉疼痛等,除此之外,其臨床表現還可涉及多個髒器及係統,其中汗腺受累,可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甚至出現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累及淋巴,多見發熱、淋巴結腫大、內髒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是較嚴重的外分泌腺綜合征,類似淋巴瘤,但不屬於惡性病變;神經係統受累則可體現在中樞、外周及自主神經等多方麵,出現肢體遠端呈手套、短襪樣痛覺減退,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征陽性,腱反射亢進及肢體麻木、疼痛,音叉覺消失,觸覺減退,視力減退,尿瀦留等症狀和體征。本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治療主要是改善局部症狀,控製和延緩內髒損害。西醫治療通常選用糖皮質激素、慢作用改變病情藥物,配合人工唾液、人工淚液等局部治療,相當一部分病患者情緩解不明顯,且常常不能耐受激素及免疫抑製劑的多項副作用,聯合中醫中藥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例患者病變涉及皮膚、關節、淋巴及自主神經係統,受累器官多,症狀重,臨床上較為少見,其中以口幹及皮膚改變明顯,尤以其肌膚甲錯明顯而異於常人。“肌膚甲錯”語出《金匱要略》,是形容皮膚粗糙、幹燥、角化,外觀皮膚呈褐色,如鱗甲狀的一種狀態,多責之血瘀,如《金匱要略語釋》曰“: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肌肉、皮膚得不到血液的滋養,故肌膚粗糙,如鱗甲狀。”同時有人認為,陰液虧虛,肌膚失養,亦可導致肌膚甲錯,這在溫病陰虧之人尤為多見,《溫病條辨》曰:“肌膚業已甲錯,其津液之枯燥自不待言。”本例患者肌膚甲錯明顯,單用滋陰輕劑及活血化瘀藥物效果均不明顯,考慮患者病久,瘀血內生,暗耗陰液,病機混雜,非單一治則可以奏效,故合用滋陰、活血重劑,終見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