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風濕病
當代社會,肌肉、骨骼係統疾患在老年人群中是特別突出的問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患有關節炎等風濕病。老年係統性紅斑狼瘡、老年類風濕關節炎、老年晶體性關節炎、老年骨關節炎和老年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幾種老年風濕病。
1老年係統性紅斑狼瘡
如果老人出現體重下降,肌肉隱痛、劇痛,雙手小關節、腕關節的關節痛和關節炎,皮疹,雷諾現象,4風濕熱
急性風濕熱是由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一種結締組織非化膿性炎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心髒、關節、皮膚、腦、漿膜及血管等,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食欲下降、心髒炎、遊走性大關節炎、舞蹈症,皮膚環形紅斑和皮下結節,反複發作者可致風濕性、心瓣膜病。多發於5~15歲兒童,3歲以下少見。治療此病的常用藥物有控製鏈球菌感染的藥物,如青黴素;抗風濕藥物,如非甾類抗炎藥物布洛芬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潑尼鬆等。藥物治療以外,患兒還應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糖類及維生素C的食物,少吃多餐。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還應當控製鹽的攝入量。
輕度中樞神經係統症狀如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憂慮以及抗角蛋白抗體滴度變化,應考慮有係統性紅斑狼瘡的可能,尤其是對男性,很可能是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早期表現。
2老年類風濕關節炎
老年類風濕關節炎中,大關節、向心性關節如肩關節,受損明顯,傾向急性發作,類似急性感染狀,表現為類似於風濕性多肌痛的發作。其病情活動時會出現疲倦、體重下降、血沉加快等,而其病變後果也很嚴重,如嚴重的關節損傷、明顯的關節功能受限。
這與老年人大多同時患有多種疾病以及年齡增大損傷無法修複有關。
急性發作、體重下降是老年類風濕關節炎的突出表現,尤以肩關節受累多見。與青年患者相比,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肩關節受損幾率可達10%~36%。
3老年晶體性關節炎
痛風與假性痛風是老年人常見的晶體性關節炎,通常表現為急性、自限性的單關節炎發作,也可表現為多關節炎或慢性關節炎。如老年痛風常累及雙手小關節,且多關節受累;老年女性痛風發病率升高;老年痛風容易在疾病早期形成結節瘤,常在不典型部位。老年晶體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包括終止急性發作、阻止後繼發作、評估發病因素以及誘因,通常考慮進行高尿酸血症的長期治療。
4老年骨關節炎
老年人的膝關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的是關節組織本身的內在因素,有的則是外因,如肥胖,能影響這個疾病的進展及嚴重程度。老年骨關節炎治療的重點不應放在緩解疼痛上,而應重在改善關節功能。采用聯合應用鎮痛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可緩解症狀,改善功能。而由於老年人用藥容易發生副作用,因此如需藥物治療,宜選用毒性最小的藥物。
非藥物治療老年骨關節炎的方法: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膝關節伸肌肌力,如鼓勵患者進行慢跑、遊泳等有氧運動;穿合適的鞋子,如有膝關節成角畸形可穿楔形跟底鞋;另外超重患者要注意減肥。
5老年骨質疏鬆症
老年骨質疏鬆症在骨折發生以前多無症狀,部分患者可因椎體壓縮性骨折出現身高下降並且逐漸出現脊柱後凸。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骨折好發於椎體、股骨近端和橈骨遠端,輕微創傷即可導致上述部位骨折。骨質疏鬆症可以全身起病,也可以局部起病,主要病變包括骨折及與骨折發生部位相關的臨床表現。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有效預防措施有以下幾種。
(1)運動。
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總體鈣會增加,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減少老年人摔倒的幾率。
(2)營養。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
65歲以後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d。如果鈣劑在進餐後服用,同時服用200mL液體,能促進鈣的吸收,而且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效果好。
(3)預防摔倒。
應盡量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摔倒幾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科勒斯骨折。老年人摔跤的發生幾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指數增加。對於容易引起摔跤的疾病及損傷應及時加以有效地治療。同時應避免使用影響身體平衡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