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成效評估
社科視點
作者:石曉蕾
基金項目:渭南師範學院研究生項目(12YKZ068)
摘 要:在全麵評估陝西省關中地區參合農民對該政策及實施過程滿意度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影響農民對“新農合”政策滿意度的因素,提出了對“新農合” 政策製度的完善和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成效評估
作者簡介:石曉蕾(1983-),女,陝西渭南人,渭南師範學院教師,管理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1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概念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製度。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要基本覆蓋農村居民”,“從2003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每年不低於人均10元”,“農民為參加合作醫療、抵禦疾病風險而履行繳費義務不能視為增加農民負擔”。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成效評估分析
本次調查選取了陝西省關中地區4個市(西安、鹹陽、寶雞、渭南)的10村進行隨機調查。此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農戶樣本的選擇遵循多階段整群抽樣方式。首先從陝西關中地區的4個市隨機抽取10個村,每個村隨機選擇20位農民。同時,結合查閱相關資料,對評估指標涉及的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通過數據統計和計算,200個有效樣本中,男性占47.5%,女性占52.5%,平均年齡47.6歲,受教育程度結構為:文盲9.5%、小學15%、初中31%、高中及中專21%、大專以上23.5%。
(一)宣傳力度分析
1.宣傳途徑多樣。調查顯示,93%的受訪農民都表示知道“新農合”製度。從受訪農民的知曉途徑來看,27%的農民主要是通過村幹部宣傳了解到新農合相關情況的,33.6%的農民是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途徑了解這一政策的,23%的農民是從親友處聽說的。
2.盡管農民對新農合政策知曉度達到93%,但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對“新農合”政策規定中的補償類型、補償範圍等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還是有所偏差。如政策規定“所有參加新農合的農民都可以報銷住院費用”,隻有51%的農民明確表示知曉。大多數受訪農民對這一政策的具體情況不清楚,隻知參加“新農合”住院費可以報銷,但報銷比例、可報銷項目、報銷過程隻有自己或家人報銷過的才知道。這說明當前各級政府部門對“新農合”政策的宣傳力度和深度不到位。農民主要還是通過電視媒體了解新農合製度,但普通村民電視語言的理解夠,再加加村民口口相傳又出現一些誤差,對於導致很多農民對新農合政策深入了解甚少。
(二)政府落實力度評估
1.根據《2011年陝西省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陝西省人均年籌資水平達到了230元,其中政府補助達到了人均200元,籌資比上年提高84.67元。可見,政府不斷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投入力度。
2.農民參合率高。本次調查的受訪者參合率為92%,而沒有參加合醫療的村民主要是已經參加了社保或購買了其他的商業性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