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對策分析
社科視點
作者:姚偉
摘 要:近些年來,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而多項調查資料顯示,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短缺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國民營企業。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有很多,不僅企業內部有問題,還和銀行、資本市場以及政府等都有關聯。融資困難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本文就導致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1
引言
2012年,原太子奶董事長李途純在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18個月後,被宣布無罪釋放。與此同時,浙江東陽億萬富姐吳英還處於“該不該殺”的生死關頭。同樣身處風口浪尖的民間融資糾紛中,其背後都突顯出民營企業家的無奈。融資困難是中國民營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麵臨的問題。世界都知道中國“不差錢”,可是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在超過840萬家民營企業中,能夠從銀行拿到貸款的不超過0.5%,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僅限於自有資金和親友之間的融資,或者民間融資。
一、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原因分析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根源在於中國的金融市場不完善。隻有金融市場的完善才可以讓資金自由流動,讓資金資本與人力資本結合運轉;相反,不完善的金融體係會把二者分割開來,以至資金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多重浪費。
(一)銀行信貸資金配置不均衡
由於我國金融結構中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又有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並存的二元性特種,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湧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的資金比率非常高,國有企業、大型企業與民營企業在融資政策方麵差距巨大。銀行信貸資金配置的結構性失衡在助推民間借貸資本利率飛漲的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一旦民間借貸資金鏈條斷裂,風險將會迅速蔓延至融資各方利益人。
(二)滯後的信用體係建設
我國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有效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係,企業的信用狀況不能得到科學、合理的評價,市場機製無法發揮對信用狀況的獎勵和懲罰。銀行無從取得關於企業家信用背景、償債能力等指標的全麵評價指標,隻得從民營企業主的言談舉止等表象來判斷其誠信度,從企業提供的項目策劃書的書寫揣摩企業對項目的認識和把握情況,通過信貸人員到現場去看廠區、設備和人員,以此判斷項目的可行性。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風險,不得不選擇性提高放貸條件,使得向中小民營企業的“惜貸”行為比較普遍。
二、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對策分析
如何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現狀,需要從企業自身、金融機構和政府三方麵共同努力解決。
(一)企業自身方麵
提高融資能力民營企業要從注重修煉內功,不斷改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資信等級,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提高融資能力打下夯實的基礎。首先要企業製度完善,健全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製度,建立科學的內部控製和監控體係。其次是增強自我積累意識,建立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有序增長的企業目標,為企業規模增長提供堅實的資金保證。努力挖掘自身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製定科學的融資計劃,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三是建立信用管理體係,建立客戶信用檔案,規範客戶合同簽訂流程,建立應收賬款管理機製等。同時,建設企業誠信文化,提升企業信譽,樹立企業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