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成效評估(2 / 2)

3.農民受益麵廣。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32.3%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曾報銷過門診費,19.2%的人報銷過住院費。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新合療”的報銷程序簡單,報銷過程比較便利。

(三)政策成效評估

1.農民就醫習慣評估。根據對近期曾患病的受訪者調查顯示,有24.5%的人表示近期沒看過病。對於患病後沒去看病的原因,認為“小病不用看”的占47.1%,認為“看病太貴”的占35.7%,認為看病“不方便”的占17.2%。村民患病後的就醫選擇首先是鄉村診所(42.7%),其次是鄉鎮醫院(24.6%)、最後才是縣級醫院(19.3%)或縣級以上醫院(13.4%)。

2.農民對新農合政策的滿意度評估。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87%的受村民表示對新農合政策感到“很滿意”、“比較滿意”。通過調查分析還發現,受訪者的年齡總體滿意度呈正相關,即村民年齡越大,對新農合政策的滿意度越高

3.農民對新農合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查分析,農民對新農合政策“不滿意”的地方主要反映在 “自費項目多”(32%),“報銷比例太低”無法與城市醫療保險相比(28.3%),“門檻費太高”(25.3%)和“定點醫院醫藥費高”(18.9%)等幾個方麵。

三、政策實施建議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1.製作並向村民發放一些通俗易懂、易保存的宣傳材料,提醒農民在報銷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如果條件允許也可設置專門的合療報銷政策谘詢點或谘詢熱線。

2. 加強基層幹部培訓,幫助農村基層幹部深入理解新農合政策,基層幹部自己也要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手段不斷學習“新農合”政策的新精神,增加自身宣傳能力。

3.基層醫院的醫務人員也要加強對“新農合”政策的理解,做到耐心答疑。農民在看病和報銷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才是要對自身的實際問題,是“新農合”政策需要解決的切實問題,因此,農村基層醫院能否做好政策解釋和答疑工作,對於農民理解和認可“新農合”政策有著關鍵性作用。

(二)加大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

1.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要進行嚴格的協議管理,做到權、責、利明確,用科學合理的製度規範其醫療服務行為。

2.按照《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考核細則》中的相關規定不斷完善考核獎勵辦法,切實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考核工作,使定點醫療機構能夠遵循臨床診療的相關規定,做到合理用藥、合理檢查。

3.嚴格控製“新農合”政策規定目錄以外藥品的使用,減少自費項目,提高實際報銷比例,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三)加大貧困救助力度

1.針對農村貧困人群在政策上要不斷加大住院費用的補償力度,逐步提高住院補償比例,幫助農村貧困人群承擔基本醫療開支,不致小病拖成大病,確保人人看得起病。

2.不斷增強醫療救助體係建設,力爭社會化、多元化,在具體實施和管理過程中可引入風險管理的方法或采用再保險等市場化手段,防止村民因病致貧。

3.針對門診慢性病應積極推進統籌補償工作,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慢性疫病的門診費用應沒逐步納入到統籌補償範圍之內,使“新農合”政策的受益麵更寬更廣。

參考文獻:

1、張力澎.抗擊非典 險中求勝[J]新農村商報,2012.11

2、呂華菊,魏加登.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係的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9.07

3、張繼衛,魏梅靜.合作醫療[J]檔案天地,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