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果要午睡,要養成每天定時定量的習慣。午睡最好的時間是在早上睡醒之後的8小時,以及晚上睡覺前的8小時,也就是一天活動時間的中間。即使在那個時間不覺得困,也可以稍作休息,而不是把喝咖啡當醒腦湯。咖啡因可能提供短暫的提神效果,接著會帶來昏沉遲鈍的感覺,也會減少晚上的睡眠周期。別用人工刺激品來哄騙身體,還是小睡一下來解決問題。
(4)午睡的習慣要持之以恒,因為午睡習慣不規則也會攪亂生理時鍾,影響晚覺的規律。例如拖到傍晚才睡,不但對健康沒有幫助,也會延誤晚上的入睡時間。
(5)有失眠問題的人,要避免白天的午睡。新生兒的父母則應在小孩午睡的時候一起休息,而不是一直工作,忽略睡眠。
(6)晚上若是有重要的晚宴或活動,可能會耽誤晚上的上床時間,可以在下午預先儲存睡眠。這種預防性睡眠可長達兩三個小時,的確很有幫助。“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最能說明小睡片刻的神奇力量。
(7)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不宜午睡。
3、經常運動的習慣
任何年齡、性別或身體狀況的人士,經常進行適量運動,可改善健康狀態。
運動的益處:
(1)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患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結腸癌的機會。
(2)鍛煉肌肉,減少出現骨質疏鬆的機會。
(3)增加關節的靈活程度,延緩老化現象。
(4)消耗體內多餘脂肪,有助控製體重。
(5)舒緩緊張情緒,增強自信,有助擴大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運動無須劇烈,也可促進身體健康。每日的運動量,隻要相當於消耗150卡路裏熱量,已足以令身體獲益。簡單來說,令人心跳加速加強、流汗或呼吸加重的運動,都可視做劇烈程度中等或適量的運動。
運動的開始:
對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目標要低,起步要慢,如此既可避免肌肉疼痛和受傷,又可讓身體有時間調節。
心髒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計劃做體力運動前,最好先向醫生查訊。
運動須知
(1)運動前要有充分的熱身運動。
(2)運動時要注意補充身體的水分。
(3)若感到疲倦,不要做劇烈運動,否則隻會使肌肉或關節受傷。
(4)若在運動時感到痛楚或不舒適,應立即停下及休息。
(5)患急性疾病期間,不適宜做運動。
4、定時大便的習慣
正常人從進食到消化、吸收,到形成大便,排出需要24小時,因此,一天一次大便是正常的。可是有些人2~3天甚至更長時間解一次大便,這就是便秘,是不正常的。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是防治習慣性便密的重要途徑。
要配合做到:
(1)多吃含纖維的植物食品,多吃香蕉、山芋等有明顯通便作用的蔬果。
(2)要堅持每天適當的運動。
(3)保持心情舒暢。
(4)要保持每天飲水。定時喝水(晨起後、10點、14點和睡前等四個時間為最佳飲水時間),對保證消化道水分充足和大便通暢有良好效果,最後是努力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定在早晨起床後就如廁為好,此時大腸吸毒作用最弱,可把毒素的重吸收減少到最低程度。待起床後,活動加劇,吸毒作用也會隨之增加。如屆時無便,仍要定時如廁,虛蹲一會,不要講話,更不能看書、讀報,要集中精力,努力排便,這叫“虛蹲導便法”,如此數天後,總會有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