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為齲齒和牙周病,發病率相當高,主要與個人的衛生習慣、遺傳和日常牙齒保護有很大關係。因為牙周炎、牙周膿腫等的分泌液中有大量幽門螺杆菌,這些杆菌隨唾液及食物進入胃內,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就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除此之外,臨床中還發現,經常患牙髓炎、牙周炎的人,其心髒病、糖尿病的發病率相應增高。因為口腔內適宜的溫度、濕度、食物殘渣給細菌提供了營養,使細菌產生的毒素不斷進入血液循環,長此以往,會導致一些相關疾病的發生。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細菌更會乘虛而入,隨著血液擴散,進入全身。不要等牙痛才上醫院,而是應該每隔半年到牙醫那裏作一次預防性的檢查和治療。
3、剔牙不當引病上身
剔牙習慣是指飯後用尖細品把塞牙的食物剔出,牙簽也就成了這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牙簽除可剔除塞入牙間的食物外,還有清除牙菌斑、軟垢的作用,特別是鄰麵的牙菌斑。正確地使用牙簽,可作為每天刷牙的補充,有利於牙齒保健。
不良剔牙方法的害處:
(1)有人塞牙後急於剔除,隨便操起什麼就剔,如小刀、火柴棍、大頭釘、發夾等,這不僅對牙齒和牙周組織有害,還會加大牙齒間的縫隙,造成更加嚴重的塞牙。
(2)牙簽如果使用不當,還會造成牙齦炎、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而導致牙周疾病。
(3)未消毒的金屬牙簽會引發破傷風,用他人用過的牙簽還有傳染疾病的隱患。最理想的剔牙工具是牙線,口腔醫院有供應。
正確的剔牙方法:
(1)牙簽最好在牙間有空隙存在的情況下使用,如果牙齦乳頭正常,牙簽隻限於用在牙齦溝內,切不可將牙簽用力壓入牙間乳頭區。因為這樣會使本來沒有間隙的牙齒間形成縫隙,導致食物更容易嵌塞,再用牙簽去剔,久而久之,成為惡性循環,使牙間隙增大,牙齦乳頭萎縮,既造成牙周病又影響美觀和功能。
(2)選擇合適的牙簽:牙簽以硬質、光滑無毛刺、橫斷麵扁圓形或三角形為佳,尖端略細。
(3)使用方法要正確:牙簽以45°角進入牙齒與牙齦之間,尖端指向咬合的方向,順著每個牙縫的兩個牙麵慢慢滑動,用力不可過快、過猛,牙簽的側麵緊貼牙麵刮動數次。最後要漱口,每天一次或每餐後進行。
4、為什麼不宜隨便挖耳屎?
掏耳屎在舊社會是一種職業,現在一些理發店理發之餘也會幫人掏掏耳朵。掏耳朵實際是挖耳屎。耳屎是什麼?耳屎是耳耵聹,即在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麵的皮膚中的耵聹腺分泌的一種黃而稠的黏液,在空氣中幹燥後形成黃而薄的屑片,猶如雪花。有少數人的耳耵聹不幹而成液狀,一般稱為油耳或湯耳,幹燥後就稱為耳屎。
耵聹能粘附灰塵與小蟲,對外耳道起保護作用。有些人認為耳耵聹髒,不衛生,常用發卡、火柴棍、竹針、挖耳勺等挖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外耳道發炎,甚至鼓膜外傷。其實,一般情況下隨著人的咀嚼、講話,耵聹屑會自然脫落排出,而無須特意挖耳。
若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漸漸結成硬塊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聹栓塞,從而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症狀,遇此情況應請醫生治療。當醫生檢查病人的鼓膜發現耳耵聹擋住他的視線或耳耵聹栓塞時才應該取出。
取出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對較小的耵聹塊用鑷子挾取即可。
(2)對較大的耵聹栓塞則須用特製的耵聹鉤來鉤取,這些應該由專業醫生來操作。
(3)對較硬的大塊耵聹栓塞,若鉤取困難時,可以先滴入耵聹水,每日5~6次,滴48~72小時後,耵聹軟化再行鉤取或采用衝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