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地吐痰害處多
隨地吐痰習以為常,見多不怪,無人指責。在路上、在車上,有的人一聲咳嗽過後,痰液脫口而出,毫不顧忌。文明一點的人盡量將痰吐在角落裏或是樹下。有的人吐完了習慣用腳底擦一下,表示愛“幹淨”......各式各樣的吐痰現象,使得大街小巷、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到處有惡心難看的斑斑痰跡。
吐痰事雖小,危害千萬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沒有痰的。如果患有呼吸係統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一口痰中會有成千上萬的病菌。即使是正常人,痰也是不幹淨的,裏麵什麼樣的細菌、病菌都可能攜帶。痰變幹後,痰中成千上萬的細菌就會飄到空氣中。這些病毒、病菌在自然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有的長達6~8個月,而痰中的結核杆菌隨塵埃飄飛可維持8~10天的活力,被人吸入就有致病染病的危險,2003年“非典”的流行與亂吐痰的不良衛生習慣有一定的關係。痰液還可以傳播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
有痰要吐,不吐也害人。痰在呼吸道內不及時排出,就會給細菌繁殖提供溫床,導致呼吸不順暢及呼吸困難,可能發展成肺氣腫;痰會誘發咳嗽,反複咳嗽將使肺泡發生變化,導致功能低下;痰還含有收縮支氣管的物質,使支氣管痙攣;有些病人的痰還具有抗原性,可引發過敏性哮喘。所以有痰就要吐,但不要亂吐。不準隨地吐痰,不等於把痰不吐出來而咽往肚內。
要克服隨地吐痰的習慣:
(1)認識到隨地吐痰不僅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還汙染環境、傳播疾病,有百害而無一益。
(2)有了痰,必須吐在痰盂內,現在各城市的公共衛生設施多設有痰盂,或者吐在衛生紙內丟入垃圾箱,環衛部門會作最終滅毒處理。
(3)如果附近沒有痰盂、垃圾箱,應吐在紙上包好,看到垃圾箱後再扔。
2、刷牙的誤區與牙痛
牙每個人天天都刷,但是每個人刷牙的方式、習慣是否都正確呢?刷牙也有誤區:
(1)方法的誤區:橫向來回刷牙。
不少人刷牙時習慣於橫向來回刷,這種方式既不容易把牙縫中的殘留食物清除,又容易損傷牙齦和牙釉質。
建議:不損傷牙齒及牙周組織的豎刷法。即把牙刷頭放在牙一側,刷毛靠著牙齦和牙齒,毛端朝著牙根方向,與牙大約成45°角,牙刷頭沿著牙列方向做上下顫動。顫動的幅度大約0.5厘米左右,來回顫動四五次,使牙刷毛進入牙齦溝和牙間區,清除牙菌斑,同時按摩牙齦。其後將牙刷從牙根向牙冠部豎刷,清潔牙麵。
(2)用水的誤區:用自來水刷牙。
不少人早上一起床就會用涼的自來水進行刷牙,殊不知牙齒適宜在30℃~36℃的水溫下進行正常新陳代謝。刷牙時,牙齒如長時間受到驟冷或驟熱的刺激,會影響牙齒的壽命。
建議:用溫水刷牙,尤其是在冬天。
(3)用物的誤區:選擇大牙刷。
街頭地攤有很多大頭牙刷,毛粗頭大,每次刷牙會損傷牙體和牙齦,加速牙齦萎縮。
建議:選擇刷頭小的牙刷,刷毛排列一定要合理,一般是2~3排,便於清潔牙齒和刷牙後牙刷本身清洗。刷毛選用優質尼龍絲,細而有彈性。刷毛的頂端還應呈圓形,牙刷才可以在口腔中轉動靈活,不易損傷牙齒和牙齦。
(4)認識的誤區:牙痛不是病。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就要命”,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建議:端正認識,牙痛是一種病,許多牙痛往往是慢性病灶,若不及時治療,會誘發腎炎、虹膜結狀體炎、心髒病、關節炎等全身疾病。牙病本身也是一種炎症或者齲疾,而且與糖尿病有一定關係。許多牙痛病久治不愈,有可能存在早期糖尿病。在發達國家,大多數人最少半年做一次牙檢,這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