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飲食習慣與健康(2)(2 / 3)

(8)空腹忌吃黑棗

黑棗含有大量的果膠和鞣酸,這些成分與胃酸結合,同樣會出現胃內硬塊。

7、病人特別飲食與禁忌

飲食禁忌,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忌口”,醫學、營養學上稱為特別飲食。許多病人不注意飲食,習慣於病後大補,並不注意“忌口”,結果加重了病情,甚至斷送生命。病後用食不能按平時的飲食習慣,一定要遵醫囑。

高蛋白飲食:需要高蛋白飲食的病人,也就是需要增加營養者,如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中的肺結核、腫瘤、傷寒、肝硬化、慢性腎炎等病人,手術前後的病人、放化療的病人、體重過於低下者等。

富含蛋白的食物有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動物蛋白主要是魚、肉、蛋、乳與禽畜內髒,植物蛋白主要是豆類與豆製品。要注意所謂高蛋白飲食是指在正常膳食的基礎上增加蛋白食物,是以病人每千克體重每天1.5~2.0克計算(如病人體重40千克,則1.5~2.0克×40/日=60~80克/日)。高蛋白食物並非多多益善,超過人體消化吸收能力的蛋白質攝入體內,輕者可引起消化不良,重者導致蛋白中毒。

低蛋白飲食:病人康複並不全都需要增加蛋白質,有些疾病當影響到人體的蛋白質代謝時,則需要低蛋白質飲食。如急性腎炎的病人、尿毒症病人及尿毒症前期慢性腎功能不全者、肝功能嚴重損傷而曾有肝昏迷病人等,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應限製在20~30克以內。

高熱量飲食:適於營養不良、病後恢複期肝炎與肝硬化、甲亢等病人,每日上、下午和就寢前1~2小時的加餐食物。可選用牛奶、豆漿與粥、藕粉、麵包、饅頭、蛋糕等澱粉食物。

低脂肪飲食: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肝炎病人脂肪代謝受到影響,高脂食物會加重病情;高血壓、高脂血症病人高脂飲食會增加血脂濃度,血液變黏稠,加重血壓高;腸炎、痢疾病人腸吸收功能差,高脂飲食會加重腹瀉。以上病人宜吃一些清淡食物,少吃一些煎炒烹炸食物,特別是動物油與肥肉。此外,過於肥胖者也要節製高脂飲食。

低膽固醇飲食:膽固醇是體內必需的營養物質,但體內膽固醇過多,就可能導致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節製高固膽醇食物,如蛋黃、魚籽、禽畜的腦、內髒、動物油等。此外,肝膽疾病患患者、高脂蛋白血症病人、高膽固醇血症病人也要低膽固醇飲食。

少鹽飲食: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鉀等電解質在體內的平衡,維持了機體的水與電解質的正常代謝。有些病人水與電解質代謝已經失常,若不控製鈉的攝入,則鈉水瀦留加劇水腫,加重病情。高血壓病人、心力衰竭伴有水腫的病人、腎炎伴水腫的病人、肝硬化伴水腫的病人、妊娠毒血症病人及各種水腫病人都應少鹽飲食。

少渣飲食:口腔有病或咀嚼不便的病人,消化道潰瘍的病人,胃腸、肛門手術後恢複期的病人,腸炎、痢疾病人,消化功能減退,應采用少渣易消化食物,如菜泥、菜汁。魚、蝦、禽、肉也要煮軟切碎。

低糖飲食:糖尿病病人因體內代謝障礙,為了避免加重胰島的負擔,應控製攝入糖與澱粉類食物(如饅頭、米飯等)。肥胖病人也應控製糖的攝入,以免熱量過剩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

不同疾病的不同飲食需求與禁忌:

心髒病及高血壓病:少食脂肪與澱粉類食物,可適量多食一些蛋白質。食油要以素油為主,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脹氣食物應禁食。飲食宜清淡,少食鹽。每次不要吃得過飽,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辦法以減輕心髒的負擔。

肝髒病:早期應高蛋白飲食,晚期要低蛋白飲食。忌動物油與肥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飲烈酒。

慢性胃炎、胃潰瘍病與十二指腸潰瘍病:應選用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禁食辣、酸、硬與脹氣食物,不宜飲濃茶、酒類及吸煙等。

膽囊炎、胰腺炎:宜選用易消化、低脂肪、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