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飲食習慣與健康(1)(3 / 3)

危害:①不吃早飯,容易使孩子白天上課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貪睡,影響學習。②長期不吃早飯,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孩子會長成豆芽形,影響智力和體力。有時還會因低血糖暈厥。

建議:家長應關注早餐,早餐至少要有饅頭、豆漿、油條,最好保證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兩個肉包子。

不良習慣之五:快餐薯條成為家常便飯

危害:①快餐多屬高鹽食品,多鈉對幼兒的心、腎器官有可能構成威脅。幼兒的腎髒發育遠未成熟,沒有能力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鈉,會受到過量食鹽的傷害。年齡越小,受到的傷害越大。②高鹽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之一。如今,患高血壓的兒童增多,這些孩子有的在幼兒期常吃過鹹的快餐,如油炸薯片、三明治或餅幹等。攝入鹽分過多,還可能引起體內鉀的流失,而鉀對人體肌肉(包括心髒肌肉)的收縮和放鬆有重要作用,過多地流失將造成心髒肌肉功能減退。③長期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還有可能引發脂肪肝等兒童成人病。

建議:①盡量讓孩子少吃快餐,特別是不要將快餐作為晚餐。②不宜選擇薯條、油炸動物肉等高鹽、高熱食品,應多選擇蔬菜、維生素豐富的品種。③鼓勵兒童盡可能吃清淡食品。

4、兒童飲食不良易患胃腸疾病

據專家統計,近年來兒童胃病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發現除幽門螺杆菌導致兒童胃腸疾患外,兒童的不良飲食習慣也是發病率增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大部分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患兒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他們大都無早餐習慣或進餐無規律,偏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且經常食用冷飲或飲料。出現的症狀是不規律地腹痛、腹脹、噯氣、嘔吐等。

為什麼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兒童患上胃腸疾病呢?①小兒進食無規律和偏食高營養食品,會加重胃腸負擔。②幼兒內髒迷走神經調節功能不十分完善,不良的飲食習慣易使迷走神經興奮,胃酸分泌過多造成胃腸黏膜的損害。

預防胃腸疾病的關鍵是矯正不良飲食習慣,兒童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與社會家庭環境密切相關。獨生子女,四個老人與父母溺愛,物質生活的豐富均是形成不良飲食習慣的誘因。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要科學喂養孩子,這就要求父母有認識、有知識、有行動。

(1)家長不要盲目聽信一些不科學的食品廣告,要多看一些科普書,多征詢一些營養專家、兒科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2)食物要多樣化:食物的多樣化不僅能使孩子獲得味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促進孩子早期的智力發育,還能避免孩子形成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

(3)進食要定時定量,一日三餐為正餐,早餐後2小時和午睡後可適當加餐,也要定量。

(4)吃冷飲要適時適量,吃飯前半小時或吃飯時絕對不能吃冷飲,以免影響正常的飲食,一般可在午休後吃一些。

(5)要提倡平衡飲食。不能讓孩子偏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平時的膳食結構做到粗細糧結合、葷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5、學生不良飲食習慣與健康

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不良的飲食習慣,給健康帶來了負麵影響,列舉10條供參考:

(1)電視佐餐,食不知味

不少學生吃飯時端著飯碗坐到電視機麵前,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嘴巴做著機械式地咀嚼,筷子往嘴裏塞著食物。長此以往,就會引起消化道疾病。

吃飯看電視還使部分學生與父母的溝通減少,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成為一個既不健康也不快樂的人。

建議:讓孩子吃飯時遠離電視,盡情享受吃飯的樂趣。

(2)喉片當糖,口腔“遭殃”

潤喉片可用來治療咽喉炎、聲音嘶啞、口腔潰瘍、口臭等疾病。因它有甜味,於是有的同學沒病時也用它當糖解饞。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因此潤喉片也不能隨便服用。咽喉無明顯炎症時,濫用潤喉片,可抵製口腔及咽喉內正常菌群的生長,導致疾病發生。

建議:無口腔咽喉疾病不含服咽喉片。

(3)專食豬肉,身體“受傷”

有些孩子喜葷不食素,很少吃蔬菜,這種習慣很不好。多食肉、多進脂肪,身體會出現許多症狀,如肥胖、便秘、血脂增高。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補充不足,尤其是酸性食物多,堿性食物少容易導致不適,體檢的各項指標都與同齡人有差距,健康狀況也不好,易患呼吸道疾病,營養不良,易感冒,身體抵抗能力差。

建議:葷素對半。

(4)零食當正餐,營養跟不上

吃零食過量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使營養跟不上,從而影響身體正常功能的發育。一些女生想通過少食或不食來減肥,校園出現“零食當正餐”的現象,久而久之,導致體重下降。

建議:學校、家長都應關注孩子的正餐,使孩子不吃或少吃零食。

(5)電腦為友,不思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