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聲比紙薄”
梁歡堅稱當年放棄前途大好的“知乎”運營職位,正是因為“知乎”逐漸背離了“好好溝通探索、不斷生產高質量內容”的初衷。而與朋友們開發iOS遊戲,也是出於同一思路:在大家都在拿錢充值打“免費”遊戲的時候,做出一款“不要找投資人,不要找發行商”的付費獨立音樂遊戲來。
但骨感的現實還是像當年對待父親一樣,狠狠打擊了這些自以為精通新世界規則的年輕人。個人投資、熬了數月做出來的遊戲,很快被人在網上公布了破解安裝包,2美元一個的遊戲,一天之內便有6萬人免費下載。
從失敗創業中一轉身,他就寫出了處女作《歡樂多》。歌詞很簡單,光“歡樂”一詞就出現了15次。在一台MacBook Pro上製作成曲後,於2013年6月1日兒童節趁勢推出,馬上“大獲反響”。不少人都想看看,批別人特靈的“梁直導”,自己寫歌唱歌怎麼樣?
結果劣評如潮。較為溫和的網友也隻能說:“耐著性子(聽),忍住沒關掉瀏覽器……唱歌不像點評,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的。”
曾任《當代歌壇》副主編的樂評人阿落,毫不客氣地給梁歡首張個人專輯打了40分(滿分100)。她寫道:“這是一位心比天高,聲比紙薄的老新人……當然,一旦你知道這是梁歡,聆聽時也便多了幾分看戲的心情。”
梁歡歡迎“打臉”,卻絲毫不以罵聲為意。在他看來,隻要有人聽,就說明試水已成功。藝人之路勢在必行,他開始找投資、練聲、減肥,一個月內減掉25斤體重。同時繼續寫歌、邀請自己最喜歡的音樂製作人,包括曾是周傑倫禦用製作人的台灣名家鍾興民,和著名獨立樂隊“旅行團”的鍵盤手韋偉。
此刻,“Street smart”再次有了用武之地。“梁歡找到我時很有誠意。細節不太記得,就是記得他的誠意。”身經百戰的鍾興民在對《博客天下》記者回憶受邀過程時,連說了4個“誠意”。眼看華語歌壇多年不振,他本已無心製作流行歌曲,卻被這個素不相識的後輩打動,“我相信他做的是有益的事。”
而韋偉也對梁歡的“誠意”有深刻印象:“我開始不認識他,很不以為然。梁歡跟我說,‘在我的iPod裏麵,你們是Indie music裏麵排名第二的音樂人’,我就被感動了。”他笑著形容梁歡當時寄來的demo“其實挺無聊的”,但隨即讚賞起後者的聰明、作為業餘人士對音樂理論的掌握,和給製作人的自由。
曾為宋冬野、何韻詩、李健擔綱製作的韋偉最後感歎:“跟他合作是最開心的。他具有一樣很多藝人不具有的東西,就是情商。他是把音樂,當成IT產品那樣去包裝、製作。”
出了新歌,梁歡登上多個線上播放平台,做有獎轉發、現場演講,還不中斷每天的樂評。為了讓“音樂(產業)更好”,他總結了三大要點:消滅假唱;讓大眾提高音樂審美;推動妥善解決版權問題。他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皆有利於此。
因此,歌好不好聽,倒像是次要的。梁歡坦承,自己的樂理知識全部來自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兩本教材,“一本綠皮的,一本紫皮的”。其餘就是一年聽1400張專輯的積累。
而有人指出他的新歌《小機器人》與英國音樂人Mika代表作《玩具男孩(Toy Boy)》極為相似時,他會幾乎帶著憐憫解釋:“那可能是因為你聽過的歌太少了。”
首張專輯上線後,梁歡總結,自己的唱功大概可以打6分,算是45線藝人了。當下的他宣稱已經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從網絡出發,成就一個能切實“提高大眾審美”的“大娛樂家”。
“大娛樂家”並不是個常見詞彙,尤其對內地人來說。很多人知道這四個字,通常是因為一首叫《浮誇》的粵語歌曲—不夠爆炸,怎麼有話題,讓我誇做大娛樂家—歌手是陳奕迅。在那條“我心中的華語流行樂壇歌手唱功評分標準”中,陳得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