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一樣迷茫的北漂們不同,他選擇以發動網絡投票來解開困惑。在簡單的“出不出道”問題之下,兩個投票選項透露出發問者引以為傲的語言趣味。
“出道,且依然是直的。”“不出道,且依然是直的。”
投票共有3617張,其中50.7%讚同,49.3%反對,差額很小。但梁歡很快依此做出決定。
你自己就是你的品牌
20年前,上小學的梁歡發現家裏多了一台電腦。在人口僅有一百多萬、生產總值在全省排到十五開外的山東小城萊蕪,這並不尋常。
電腦是梁歡的父親弄來的。父親生在富裕的煤礦礦主家庭,少年時是“中國第一批玩兒‘搖滾’的”。看到電視上播的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不知道那伴奏用的是合成器,就用吉他想盡辦法拚命試,隻為發出那從未聽過的聲音。
寬裕的家庭條件,讓父親很快玩遍了各種樂器。1982年左右,他躊躇滿誌地開始北漂,卻在幾年後黯然回到萊蕪,遵照家人意願做了基層公務員—礦院老年幹部活動中心“一個管事的”。
梁歡模模糊糊地知道,父親是在北京吃了大虧:沒有版權意識,自己寫的歌被樂隊主唱唱了,就成了別人的歌;沒有包裝自己,圈子越混越小,終於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
父親並未因此沉淪,但婚後定下了一條鐵律:不許兒子碰任何樂器,甚至自己在兒子麵前也不碰樂器,“要做就做歌手,千萬別在幕後搞音樂”。同時,他訂《中國電子報》,鼓勵兒子打籃球、聽“魔岩三傑”、學拳擊、寫情書,甚至提早給孩子灌輸“品牌意識”—“他說他的人生感悟,就是你這輩子要把自己做成一個品牌,你自己就是你的品牌”。
但對少年梁歡來說,父親用青春換來的痛楚教訓畢竟遙遠,自己眼前那父輩無法想象的廣闊網絡卻很切近。有了電腦,他一放學就趕著回家,上網看外國樂隊的現場演出,看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什麼,看電影的簡介、評論,看遊戲攻略……
公認的互聯網黃金時代伴隨著梁歡成長,但中考之後一切都戛然而止。他低分考入當地重點高中,之後越考越差,備受打擊,終因患上抑鬱症退學。“有6個月沒有出家門一步,40多天沒說一個字。”父母不得不每天輪流在家守護,唯恐兒子萬一想不開就跳了樓。
現在,梁歡可以微笑著把這段“大挫折”說得很詳細,甚至有點津津有味。在冬天水紅色的陽光中,他兩鬢的幾根白發正在閃閃發亮。同時,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助理坐在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手機,時不時笑出聲來。
在梁歡的敘述中,最後還是網絡伸出了援手。他在沉默中迷上了實時戰略遊戲(RTS)《魔獸爭霸》係列,在網上與其他玩家有了往來。溝通幫助他走出抑鬱,卻沒能拯救成績。他索性把大把時間全部花在了遊戲論壇裏。
很快有人注意到他寫的遊戲攻略“有點意思”,邀他做當時正火的網絡動畫《大話三國》、《小兵的故事》的腳本槍手,一集腳本給60塊。梁歡接下了活,“走上寫作的不歸路”。到了2007年,姚明正火,他又開始寫籃球評論,在文中拿武俠和影視“大扯閑篇”。同年他被“塞進”三本大學,暑假就去小酒吧混著做駐唱歌手。三個駐唱輪班倒,唱英文歌一晚能比唱中文的多掙150塊錢。於是他苦練英文歌,斷斷續續地唱了一年多。
他的球評一寫就是7年,漸漸在圈子裏有了名氣。除了練文筆、得來“一堆女粉絲”,還使他收獲了日後至關重要的業界人脈,比如欣賞其球評、盛讚他為“Super smart, street smart(絕頂聰明,世故精明)”的“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
2011年,梁歡放棄了山東衛視新媒體中心的編導職位,加入“知乎”團隊,開始“北漂”。他相信,自己已有了“品牌意識”,勤發微博,還不時刪改修剪,務使自己的所有網上記錄都像簡曆一樣清晰漂亮、“不蔓不枝”。
又過了兩年,早已離開“知乎”、iOS遊戲開發再次失敗的梁歡,發現自己坐在出租屋裏,打下了“出不出道”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