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爾反對的每一件事都正在中國發生
商業
作者:汪再興 呂昊 徐臻
2007年,彼得·蒂爾首次與矽穀PayPal黑幫團隊其他成員合影,照片中缺席的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當時正在芝加哥領獎,未能赴舊金山與大家合影。
“我反對他的說法,想想1933年德國怎麼選出希特勒的。”遠在加拿大的易到用車CEO周航告訴《博客天下》,指望壟斷者壟斷後會把資源和精力投入創新的說法,是一套蒙騙無知民眾的美麗謊言。
周航反對的人是被譽為矽穀創投教父的彼得·蒂爾(Peter Theil)。前幾天,他在中國宣傳自己的新書《從0到1》。在這本書裏,彼得·蒂爾鼓吹壟斷,貶低競爭—在他看來,創業者應該通過創新來完成壟斷,失敗者才去競爭。而正是這一點讓周航不舒服,此前他向商務部舉報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涉嫌壟斷,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分別占中國打車市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彼得·蒂爾帶著光環來到中國,人們也給了他足夠的尊重。2月26日公開演講的那一天,中國的社交媒體是屬於他的。但在《博客天下》記者看來,與他產生直接或隱形分歧的大有人在,彼得·蒂爾在中國並未如魚得水。
人們對彼得·蒂爾表現出的尊敬並不奇怪。在矽穀,彼得·蒂爾有眾多值得驕傲的頭銜,他12歲獲得國際象棋天才稱號,畢業於斯坦福法學院,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一位信奉自由意誌的未來主義者。但在當下中國,最讓他大出風頭的是他充滿想象力的財富故事和作為風投界最特例獨行的“異類”所取得的地位。
他是億萬富豪、Facebook第一個外部投資者。他打造了世界上首個電子商務支付公司PayPal,如今,當年他招募加入PayPal的人又分別成立了新公司,至少7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金,這些人包括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領英公司(LinkedIn)創始人裏德·霍夫曼、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等。彼得·蒂爾也是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因此他們組成了矽穀最著名的幫派—PayPal黑幫,而彼得·蒂爾則被尊為這個黑幫裏的教父。簡單來說,在許多中國人眼裏,他是教父的教父,是大佬的大佬。
但在美國,彼得·蒂爾是一個不那麼主流的人物,至少在觀念上。他的行事與眾不同,年僅48歲的他管理著價值高達百億的投資基金,他奉行逆向投資理念,反對隨大流,他投資的標誌性項目都是傳統投資人無人問津、發展緩慢的原子領域,例如對抗衰老、治療癌症、納米技術和探索外太空。這些項目光聽名字都讓人感覺非常科幻,以至於《紐約客》記者評論彼得·蒂爾這些充滿想象力的項目時寫道:“與其說是為了經濟回報,不如說是為了滿足他烏托邦的夢想。”
另一個顯得叛逆的觀點就是他對壟斷的推崇。
彼得·蒂爾並不承認自己的叛逆是與生俱來,在北京,他向記者澄清,叛逆來自他對自己25歲以前人生的反思和審視。他出生在聯邦德國法蘭克福市而後隨父母遷居美國舊金山,他從小接受的是傳統教育,讀精英大學,上法學院,再進入專業的律所和金融機構上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優等生。後來,他逐漸發現,自己太看重這些通過競爭得來的光輝履曆,然後才開始進行自我批判,重新審視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所以我認為你所說的離經叛道,更多的是我對自身的一種清醒認識。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原來特別傾向於競爭,特別想打敗其他人,太看重這一切,後來反而慢慢覺得這樣並不好。”
某種程度上說,彼得·蒂爾對中國並不陌生,在他的新書裏就多次提及中國給他帶來的印象。他對中國的技術創新並不感冒,同時認為,中國通過複製而非創新趕超西方的原因是中國人並不願意嚐試冒險和對“未來確定的悲觀”。
這些觀點上的分歧也為他第一次來華與中國創業者對話遭遇的尷尬埋下伏筆。他強調從0到1的垂直創新,中國企業家則教育他如何在從1到N的水平競爭中活下來;他鼓吹通過創新壟斷市場,中國投資人卻委婉地告訴他,在中國可以通過合並來獲得壟斷;他鼓勵創業者探索新疆界,而多數與他見麵的中國創業者包括成功人士都在說,從1到N的改良也可以獲得成功。這位矽穀投資高手在中國的創業潮水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迷思。
中美衝撞
來北京宣傳新書《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前,彼得·蒂爾故意將一頭紅褐色的頭發染成黑色。在矽穀喜歡穿T恤和拖鞋的他來到中國後特意穿上了黑色商務西裝—他本人並不喜歡穿西裝,之前甚至因為有人穿西裝而拒絕開會,他固執地認為,穿西裝的人看起來不太像一名工程師。他向聽眾解釋,來中國穿西裝是為了讓自己看上去像銷售人員。“畢竟我是來賣書的。”
書的題目《從0到1》是指彼得·蒂爾所強調的變革性,它與遞進性的水平變化(從1到N)不同。彼得·蒂爾在書中的第一章解釋道:“如果給你一台打字機,你又製造出100台打字機,這是水平的進步;如果給你一台打字機,你卻開發出一款文字處理器,那麼你就取得了垂直的進步。”
Facebook首席執行官紮克伯格評價這本書時說:“這本書名義上是在講企業,但實際上我認為,它講的是關於如何為世界創造價值的哲學。”
當天上午,彼得·蒂爾的演講題目是《投出偉大企業的秘密是什麼?》,在演講開始時,沒有人會懷疑這個接連投出Facebook、LinkedIn、Yelp(美國最大點評網站)等企業的人。台下的聽眾都屏住呼吸努力抓住他演講裏的每一句話,好像哪怕一根針掉落的響動都會讓自己錯過一句可以發財的金句。他的嗓音深沉而優雅,偶爾陷入思考,表現是他會結結巴巴地說上10多秒,“我想說,嗯,它是,是的,我基本,基本同意這點。”
他用了30分鍾向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秘笈—他鼓勵創新壟斷,反對競爭;鼓勵探索邊界,反對精益改良;鼓勵尊重冪次原則的方式投資(他的創業公司一年隻投資5~7個項目),反對鋪賽道的投資。
他反對的每一件事都正在中國發生。
中國企業和創業者習慣了在從1到N中競爭和生存,中國投資人熱衷尋找風口、鋪賽道式的投資,一個例證是,一家知名投資機構一個月內投了31個項目。
來中國前,彼得·蒂爾認為,中國人對未來處於明確的悲觀主義,令他得出結論的證據是,他了解到中國富豪早年有過饑荒經曆和現在富豪們集體向海外轉移資產。
來中國後,他遭遇到對話嘉賓、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對其中國悲觀論的質問,這位固執的矽穀富豪調整了部分說法:“或許中國正在發生變化,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可能是悲觀主義情緒更多一些。”他給出了自己得出結論的依據,在美國,人們不存錢,對未來一點都不擔心,而中國的儲蓄率高達40%。
反對的聲音在這位矽穀投資大神當天下午與中國企業大佬錄製央視《對話》節目的過程中開始頻繁出現。對話嘉賓徐小平、周鴻禕等人都明顯讓他感受到了中美企業家在觀點上的衝撞。在實質對話開始前,中國企業家都表示讚同彼得·蒂爾的理論,中國企業家和投資人的讚同或許是出於一種禮貌的說法,因為現實裏,徐小平投資的多數社交軟件並非源自技術創新,而一心想殺入手機市場的周鴻禕已經準備好了與其他中國手機廠商進行激烈、血腥的市場競爭,他們所做的事情都屬於彼得·蒂爾批判的從1到N的水平競爭。
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一書中強調垂直創新也就是從0到1的創新,強調創新者應用創新的技術去壟斷而不要陷入從1到N的競爭。他斷言,“資本主義與競爭是對立的,”因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所有的利潤都競爭沒了”。
同時,彼得·蒂爾告誡破壞式創新者不要樹立一個搗蛋鬼的形象。“如果你想做一個破壞者,你自己靜悄悄地做一個破壞者。”
曾作為中國互聯網最大變量、不斷與人衝突的周鴻禕不完全讚同彼得·蒂爾的觀點。他直白地告訴彼得·蒂爾:“能壟斷,傻子才願意競爭。但如果你做一件事兒,巨頭看明白了,中國的巨頭一定會跟你競爭。”
周鴻禕自認是中國互聯網的麻煩製造者。他說,樹立一個搗蛋鬼的形象是他對付巨頭競爭的戰術,“中國即便不想競爭,但是要學會競爭的戰術,這樣麵對堵截的時候至少可以度過”。
周鴻禕與360公司成長史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交鋒史。他在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尚未反應時,以免費的方式進入安全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成功。他數次與巨頭衝突,引發巨大爭議,但均在危機之時化險為夷,最終成長為中國市值百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的執掌者。
“如果巨頭看懂了抄過來,就算20個周鴻禕都會死的。”周鴻禕告訴彼得·蒂爾,自己當初能實現“從0到1”的成功,是因為巨頭看不明白,巨頭沒有尾隨,巨頭一旦看明白安全是一個大市場,就會迅速抄襲360並開始競爭。事態發展也正如周鴻禕所述,騰訊、百度相繼進入360的搜索和殺毒領域,與之展開競爭,雙方甚至不惜對簿公堂,這位中國企業家曾多次起訴巨頭壟斷,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