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趙本山一起突破春晚審查(2 / 3)

現實中領導很少在村子裏吃飯—村裏條件一般,鄉鎮一級成了接待任務的承壓層,民諺裏“鄉幹部是喝出來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些年在許多地方,鄉鎮政府的食堂和小飯店每天都爆滿。

在小品裏,崔凱和趙本山把握住了“飯館爆滿”這個點。趙本山戴著他標誌性的藍色幹部帽,提著棕色的公文包,拿著批條說:“我來了三次了,找一回他吃飯呢,找一回他吃飯呢,我還心想你們這兒改飯館了咋的?”

範偉穿了一件寬大西裝,戴著一副大框眼鏡,前額的劉海向後吹成了蓬鬆的背發,塑造了一個典型的鄉鎮政府的秘書形象。

《牛大叔提幹》接受了嚴格的審查,崔凱把這套審查程序稱為“過五關”。首先春晚導演組審查,然後是中央電視台文藝部審查,第三關是中央電視台的台領導,第四關要經過當時的廣電總局審查,最後請中央的領導審查。

“審查一般要錄下來,行話叫錄小片,劇組需要根據小片進行修改。我們看小片的時候就發現畫麵總晃,原來是攝像在拍攝的時候憋不住笑,他一笑機器就跟著晃。”崔凱告訴《博客天下》。

崔凱(左一)是“本山傳媒”的藝術顧問,他和趙本山是老搭檔。

《牛大叔提幹》順利地通過了審查,這在春晚節目組極其罕見。

但他們的好運氣在春晚開始前的一個星期結束。臘月二十三晚上,趙本山給崔凱打電話,告訴他有“領導”要把小品斃掉,趙本山讓崔凱跟遼寧電視台協調一下,把小品帶回地方台演出。

“上麵有領導說,這是諷刺鄉長代表的鄉政府,所以諷刺鄉長是不行的。”崔凱回憶。

參與創作的趙本山據理力爭,“審查這麼多次,都沒有人提這個意見,有意見可以改,小品都去基層壓過場,觀眾反應很強烈。不能說斃就斃。”

後來,提意見的領導通過秘書發來指示:“把鄉長改成鄉鎮企業經理,不改就槍斃。”

把鄉長改成鄉鎮企業經理,這削弱了小品的批評力度和諷刺意味,喜劇包袱也得跟著減少。

但趙本山、崔凱和範偉最終決定妥協。

不甘心的趙本山決定在嘲諷上再加一點力度。他們在修改的過程中想到在甲魚上做點文章。

小品裏,桌上的飯菜擺滿三層,最後上了一道菜—甲魚。範偉扮演的胡秘書讓服務員把甲魚蛋用線串起來圍在盤子周邊,方便客人夾菜。趙本山拎起一串甲魚蛋說:“這扯淡、扯淡,是不是就是從這來的啊!”

“在基層有一句不大文明的話就是‘扯王八蛋’,意思是不幹正經事,總在這大吃大喝,這不就是扯王八蛋嗎!”崔凱說。

這個後加進去的細節成了拯救小品的最重要的一個“包袱”。趙本山一度打算再次審查的時候不把這個“包袱”抖出來,直接帶到春晚的直播舞台上演出。

如果領導、觀眾好評就平安無事,萬一有群眾不滿領導發怒,春晚上可能就從此沒了趙本山這號人物。

考慮再三他們還是和央視春晚的導演組打了招呼,央視的領導也考慮到小品被刪改後笑料太少,就同意加進這個後補進去的細節,算是一個補償。

在崔凱看來,創作這種“反腐”題材的小品,最重要的是拿捏尺度。諷刺不能太尖銳,批評的級別不能過高。

“春晚,大過年的,碰到誰都不好。年三十死頭驢,不好也得說好。”崔凱在運筆時用盡了政治智慧,比如範偉不是鄉長,隻是秘書,就是為了盡量降低行政級別。

“大吃大喝這種風氣,如果寫村一級沒有意思,村裏頂多吃點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但再往上寫,寫到縣一級又不好通過(審查),所以隻能寫到鄉一級。”崔凱說。

有鄉政府的幹部向崔凱抱怨,應酬都是身不由己,希望他不要再將批評的箭頭指向鄉政府。他也無奈地跟對方解釋:“作為喜劇,不能寫比你們級別高的了!”

劇本創作中一些比較“過火”的部分已經被刪除了。原稿裏牛大叔替馬鄉長陪客,在飯桌上講話:“各位領導,沒有什麼好東西招待大夥兒。”

趙本山會在說到“各位領導,沒有什麼好東西”就剛好沒忍住咳嗽。範偉說甲魚蛋大補,要留給重要客人吃,但甲魚蛋數量有限。趙本山拎著甲魚蛋說:“四個重要客人三個王八蛋,這我分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