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趙本山一起突破春晚審查(1 / 3)

和趙本山一起突破春晚審查

封麵

作者:高詩朦

劇作家崔凱現在的職務是“本山傳媒”的藝術顧問,他和趙本山是老搭檔。1995年,他們一起創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幹》。

和2015年央視春晚一股腦兒出現了3個反腐類語言節目不同,《牛大叔提幹》是1995年唯一一個以批評為基調,諷刺“不正之風”的節目。此前,諷刺一度隻是相聲的特長,隻有1986年的春晚小品《送禮》略帶不正之風的意味—一位基層幹部企圖給領導送禮,被廉潔的局長拒絕,小品依然是以給領導唱讚歌為核心。

1994年秋天,崔凱帶著《紅高粱模特隊》的劇本進春節聯歡晚會的劇組,趙本山和範偉這兩位笑星即將在1995年的春晚上實現第一次聯手,分別扮演質樸的農民和有點洋墨水的專家,共同訓練一支模特隊。

領導喜歡主題積極向上的小品,尤其它可以反映農民富裕後追求精神文明生活的風貌;小品載歌載舞的形式也同樣被群眾接受。《紅高粱模特隊》正在進行緊張的修改、排演,不過真正和全國觀眾見麵是在兩年後。

“有一天上午,我念完本子,中午吃完了午飯,(春晚)總導演趙安給我打電話,他讓我打開電視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崔凱向《博客天下》回憶當時的場景。

電視裏正在播出一位鄉鎮幹部因陪下來檢查工作的地區幹部喝酒致死的新聞。

趙安在電話裏跟崔凱說,讓他把《紅高粱模特隊》先放下,下午他們過來跟崔凱商量商量,寫一個批評基層大吃大喝現象的作品。

以“大胡子”形象為人所知的趙安後來因受賄罪入獄,但他的才華卻一直足以服眾,這位總導演在圈內以“小嘀咕”著稱,他經常蹦出新點子,不斷推翻自己的想法,而且勤奮、精力過人。

“我說我肯定能寫,可是你們能不能保證通過審查,如果不行,那我不能寫。憑我對春晚的了解,這類作品很難通過。”崔凱顧慮重重。

總導演趙安和總策劃閻肅表示讓崔凱先考慮考慮,他們去跟領導請示之後再做決定。

第二天,崔凱得到肯定的答複。“那時候春晚一般有六、七個小品,上麵的領導覺得有一個批評不正之風的(小品)也可以,爭取‘替老百姓說話,但是要把握分寸’。”

崔凱劇本寫得非常順利,花了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稿,他說這是因為平時對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現象有深刻體會。

1994年,“希望工程”正引人注目,中國還有很多鄉村的兒童失學。當時媒體批評不正之風的最常見的一個對比就是“如果把公款吃喝的錢拿來給貧困地區建學校,那該……”

“寫小品要寫衝突。”崔凱說。他把大吃大喝的鄉幹部和鄉村小學老師牛大叔放在了同一個場景中,“牛大叔,馬鄉長,兩個人的姓是我故意這樣安排的。”崔凱告訴《博客天下》。

因為相貌相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的命運在一張酒桌上發生了重合,貪腐和匱乏正麵交鋒。

因為學校窗戶透風,趙本山扮演的小學老師牛二嗙(pǎng,方言,吹牛胡侃的意思)去鄉裏找馬鄉長討要玻璃。但馬鄉長應酬過多病倒住院,長相和馬鄉長相似的牛大叔被範偉飾演的秘書要求留下來代替鄉長陪客,並許諾陪完酒就幫牛大叔解決學校窗戶的問題。

這不是第一個諷刺公款吃喝的春晚節目,牛群和李立山在1988年的《巧立名目》裏就描繪了科員向科長打報告吃烤鴨的場景。春晚審查時,原稿中的“處長”變成了“科長”,這個標準沿用至今,所以在2015年沈騰和馬麗的小品《投其所好》中,級別含糊但形象正麵的局長直接批評“科長”,避免了出現副處級及以上的反麵人物。

和《巧立名目》挖苦饞、貪吃的人不同,《牛大叔提幹》的創作由頭是一則喝酒致死的新聞。崔凱對基層幹部抱有同情,在他的創作裏,他安排鄉長喝到住院,還讓範偉將基層幹部的無奈表現出來:“上頓陪,下頓陪,終於陪出了胃下垂。”

在1990年代的媒體上,在基層酒場上有“十八羅漢陪觀音”的說法,一個領導下來,一群人都要到,固然有人熱衷此道,也有的人身不由己苦不堪言。

趙本山曾經出演過電影《來的都是客》(又名《第八把手》),劇中趙本山被任命為“村食堂主任”,“第八把手”、“排在婦女主任之後”,接待領導吃喝,現場宰活豬,掏出肝髒給領導做溜肝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