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失時機地優雅暈倒
亮相
作者:張靜
黃聖依暈倒在奧斯卡門口,她的老板兼“緋聞男友”楊子最惡狠狠的體會可能是:善惡終有報,蒼天好輪回。不信暈暈看,奧斯卡饒過誰!此前,楊子名下的巨力傳媒在媒體通稿裏高調宣布,黃聖依將“和湯姆·漢克斯一起走紅毯”。遺憾的是,直到紅毯儀式結束,漢克斯也沒有現身—他根本沒去參加奧斯卡。
巧妙地暈倒是一種淑女的藝術。在19世紀歐洲的一些國家,女子在恰當的時候必須暈倒,否則會招致不夠淑女的指責。性或者性暗示的詞彙都是暈倒的提示,“腿”、“胸”和“臀部”自然是禁忌,瓶子底端、桌子腿兒也不能提及, bottom、leg 一旦出現,必須立即暈過去以示清白。這時,隨行女仆或者女伴隨身攜帶的嗅鹽就派上了用場。
《傲慢與偏見》裏神經敏感脆弱的貝內特夫人經常徘徊在暈倒邊緣,令她幾近窒息的,是不夠溫婉含蓄的話語。
不舒適的衣著也可能成為暈倒的罪魁禍首。根據《束衣,項圈與鎖鏈》—一本專門記述針對女性的緊縛與拘束行為在歐洲如何變遷的書—記載,歐洲大陸有一定身份的女孩一度需要穿著束衣以訓練形體。身材板兒直、昂首挺立是淑女的基本要求,皮筋圈似的小細腰成了社會標準。一套由鋼鐵、皮革和木頭組成的全套四十磅重的裝備,將女孩從腋窩直到臀部緊緊擠壓,緊到不可能充分呼吸。一旦情緒激動或者行動幅度過大,就有昏厥的危險。
聰明人能夠洞悉一切潛在的致暈因子。在電影《加勒比海盜》中,凱拉·奈特莉飾演的總督女兒就曾經假裝衣服過緊導致呼吸困難暈了過去。當媒體向奈特莉提出,“如果有另外一位年輕女演員,得到了一個要穿束身衣在商業大片裏擔任主角的機會,你會給她什麼建議?”,她的回答很是體貼:“如果不確定怎麼演,就裝暈吧,起碼會給你加點兒同情票。”
馬不停蹄趕赴重大活動,又不幸湊巧丟失貴重禮服—黃聖依上演的這一出,簡直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的完美注腳。一早跟村裏人大聲嚷嚷,要和昔日村草一同亮相,惹來好多眼盯著,最後隻能靠暈倒拙劣救場。
如何暈,其實大有學問,挺身前倒或者後倒都不妥。那是早年間武警、特警隊員練就的絕活兒。向前倒時要把手掌放於胸口,減緩內髒衝擊的同時,防止摔臉破相。像黃姑娘這樣高挺鼻梁的佳麗風險較高,不建議使用這種姿勢。往後倒則要緊張背肌,抬高後腦以防撞地。
最安全的是側麵倒。2012年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中求職的留法郭姓男生,在一問三不知、又被BOSS團成員和主持人張紹剛質疑學曆造假後,突然當場暈倒。那就是先身子軟了,接著嫋娜委曲,最後軟軟地掛在身邊人手上。
早有準備的男伴或者經紀人媽媽桑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能夠及時攙扶一把。具體感覺可以向王家衛學習,他是拿捏這種慢節奏的高手,電影《花樣年華》裏,女主角穿著精致旗袍擦肩而過的優雅烘得味道十足。暈倒時還需記得包不離手,具體細節可參見光良《第一次》的MV裏,蕭淑慎裝醉不忘拎包的技術。
地點也得精心挑選,化妝間就不錯。這是模棱兩可的地名,可以理解為奧斯卡對貴國明星尊敬有加、體貼備至,有專用化妝間提供。同時化妝間也是洗手間,廁所的簡稱,如果有人質疑這姑娘壓根沒有個人化妝間,也可以做出後一種解釋。
在奧斯卡麵前暈一回,其實一點不丟人。
俞心樵有詩:
不是你親手點燃的
那就不能叫做火焰
不是你親手摸過的
那就不能叫做寶石
你呀你 終於出現了
我們隻是打了個照麵
這顆心就稀巴爛
要死就死在你手裏
要暈,就暈在小金人身旁。當然,如果是為格萊美暈,也是極好的。
想不暈也沒問題,可以在衣著或者發型上做文章。“真功夫式”黃色黑條緊身運動衣,或者《醉拳》裏黃飛鴻式樣的蓬蓬蘑菇頭,生龍活虎,還附帶愛國屬性。
“不暈,就是不暈!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換作溫柔一點的港台腔便是:
“聖依真的想告訴你,我們中國人,早已經不再是東亞病夫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