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芝麻(1 / 3)

【釋名】又名白花菜、吸吸菜、土蠶子、白花芝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單一,具4棱,被粗毛。葉對生,心髒卵形,先端長尾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兩麵有伏毛;輪傘花序生於上部葉腋間,苞片線形;花冠白色,2唇,有長毛,上唇呈狀向下彎曲,下唇3裂,下垂;雄蕊4,花絲有茸毛,花藥黑紫色,子房4深裂,花柱著生子房底,柱頭2裂。小堅果三角狀,暗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采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幹。

【性味】性平,味微甘。

【功效主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於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病後脫發、腸燥便秘。

【附方】

(1)身體虛弱:黑芝麻25克、大米適量。將黑芝麻搗碎,大米淘洗幹淨,加水適量,同煮成粥。每日2~3次,或經常佐餐食用。

(2)頭發早白:黑芝麻500克、海帶粉250克、蜂蜜適量。將黑芝麻炒香,碾成粉,與海帶粉混合,加蜂蜜拌勻成膏狀,裝瓶封存。每日服1~2湯匙,久服有效。

(3)皮膚幹燥,肝腎陰虛的頭發早白,老人便秘:芝麻500克、白糖適量。將芝麻揀淨,放入鐵鍋中用文火炒香後晾涼,搗碎,裝入瓦罐內備用,每次2湯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適量,用開水衝服。

(4)便秘:黑芝麻12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將黑芝麻去雜,用清水淘洗幹淨,放入炒鍋內,用文火炒出香味、熟透,出鍋。將粳米用清水淘洗幹淨,放入煮鍋內,加水適量,置旺火上燒沸,改用小火熬煮至粳米八成熟時,放入黑芝麻、蜂蜜,拌勻,繼續煮至粥熟即成。

(5)眩暈症貧血,便秘,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黑芝麻1000克。將黑芝麻洗淨,瀝去水分,用小火炒至劈啪作響,發散出芝麻香味後用手碾碎或整粒放涼貯瓶中。也可酌加桂花、白糖製餡做成點心。

(6)貧血眩暈,皮膚幹燥,頭發早白,習慣性便秘:黑芝麻150克、粟米麵500克、綿白糖50克。先將黑芝麻炒香,研粉。粟米麵炒熟,與綿白糖充分混合,拌勻,瓶裝備用。每日2次,每次30克,用沸水拌成稀糊狀,嚼食咽下。

(7)牙周炎:芝麻稈適量。將芝麻稈切碎熬水。漱口,每日數次,以不痛為度。

(8)齲齒牙痛:芝麻葉20克,野菊花、合歡皮各30克。將上三味原料水煎。每日2劑,代茶飲。

(9)慢性氣管炎,咽喉炎,慢性胃炎,習慣性便秘:黑芝麻150克,杏仁25克,白糖5克。將黑芝麻、杏仁分別去雜,洗淨,一起碾碎。鍋中加水,放在火上煮沸。然後加入黑芝麻末和杏仁粉末,大火煮沸,小火燉熟透後加入白糖即成。每日早、晚兩次食用。

(10)潤腸通便: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少許。燒熱鍋,放入芝麻,用中火炒熟,取出。粳米洗淨。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粳米八成熟時,放芝麻、蜂蜜,拌勻,繼續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做早、晚餐服用。

(11)慢性便秘伴高血壓者:黑芝麻75克、蜂蜜90毫升。將黑芝麻蒸熟後搗如泥狀,加入蜂蜜調勻,用熱開水衝化即成。每日2次分服。

(12)脾腎虛弱,氣血不足:黑芝麻、藕粉、粳米糖、淮山藥各500克。將芝麻、粳米、淮山藥分別炒熟,研成細末,過篩,取細粉。將三種細粉與藕粉、白糖混勻,用瓷罐收藏。每次根據個人食量,可取30克左右,用白開水衝調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