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元麥,又名大麥,為禾本科植物元麥的種子,原產我國,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麥粒比其他麥都大,所以叫元麥。它和小麥的功效大致相同。還有粘性的元麥,叫糯麥,可以用來釀酒,作糖。元麥含纖維比小麥多,所以不如小麥好吃。然而,對於纖維缺乏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痔瘡、結腸癌者,常食元麥,對身體有調養作用。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去皮備用。
【性味】味鹹、甘、性溫、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消渴除熱毒,益氣調中。滋補虛勞,使血脈強壯,對膚色有益,充實五髒,消化穀食,止泄,不動風氣。長期食用,可使人長得又白又胖,肌膚滑膩。
【附方】
(1)脾胃虛弱,食積飽脹:元麥麵炒微香,每日煎湯服。
(2)慢性氣管炎,哮喘,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泄:元麥麵150克、黃豆粉100克加水製麵片。羊肉150克入水燒沸後轉小火煮熟撈出羊肉,放入麵片、草果1個煮熟後放入羊肉,調胡椒粉、精鹽、味精。作主食。
(3)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腸炎,動脈硬化,脂防肝,高血脂,高血壓:元麥仁500克、黃豆200克磨成稀糊混勻,煎成薄煎餅。作點心食。
(4)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疲勞綜合症,腮腺炎,慢性關節炎:蔥花放入素油鍋煸出香味,加入適量水、元麥仁100克燒沸,投土豆丁300克(去皮)煮粥,調入精鹽。每日早、晚分食。
(5)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口腔潰瘍,痔血:元麥仁100克研碎,加水煮粥,調紅糖。每日早、晚分食。
(6)萎縮性胃炎,吸收不良綜合症,十二指腸炎,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元麥仁60克、紅棗10枚、大米100克。將元麥仁洗淨後加水煮熟,再放入淘洗幹淨的大米、紅棗煮沸,然後改用小火煮30分鍾即成粥。每日早、晚兩次食用。
(7)厭食症,吸收不良綜合症,小兒厭食症,慢性胃炎:元麥芽30克、穀芽20克、神曲15克。將元麥芽、穀芽、神曲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每日早、晚兩次分飲。
(8)適用於肝鬱氣滯,橫逆犯胃的兩脅脹滿,飲食無味:元麥芽30克、青皮10克。上藥同煎,取汁,去渣。代茶飲用,不拘時溫服。
(9)回乳消脹,乳汁難回:元麥芽100克。將元麥芽洗淨,放入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每日早、晚兩次分飲。
(10)口腔潰瘍,口腔炎,慢性氣管炎,高血脂,動脈硬化:元麥仁270克用水泡2小時,入鍋加水,用大火熬煮到開花,投糯米30克稍煮沸,轉小火熬煮米爛粥稠。分盛碗內,撒紅糖30克。每日早、晚分食。
(11)小兒傷乳,腹脹煩悶欲睡:元麥麵生用,水調服3克/次。
(12)小兒厭食:元麥50克、茯苓12克浸泡壓碎,煮粥,調紅糖。服2次/日。
(13)米食積滯和婦女斷乳時或乳汁鬱積的乳房脹痛:元麥芽60~120克,水煎服。
(14)婦女產後大小便不通:元麥芽微炒,研細末,每次10克,開水送服。
(15)水腫:元麥芽60克、赤小豆30克,煮粥食,一日2次。
(16)肝炎:元麥芽、茵陳各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
(17)小兒羸瘦、消化不良:元麥芽、穀芽各15克、鴨腎1個,用線紮住兩頭,同煮熟後去內衣食之。
(18)小兒疳積,慢性腸胃病,不思飲食,腹脹下痢:炒元麥芽、蒼術各等分研細末,每次3至10克,一日2次,用白糖開水調服。
(19)胃弱,消化不良,飽悶腹脹:元麥芽、神曲1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