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睡眠與疾病篇(2)(1 / 2)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睡眠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慢性氣道阻塞性疾病的統稱,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氣道阻塞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種疾病。2004年11月17日是第三個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為“慢阻肺COPD”,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主要症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氣短。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當中,次於心髒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與艾滋病一起並列第四位。

在我國,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礎病(占82%),COPD患者預後不良,最終常死於呼吸衰竭和肺源性疾病。我國共有2500萬COPD患者,每年由於COPD造成的死亡可達100萬人,致殘人數達500~ 1000萬人。

關注這類病人的病情至關重要,輕則加劇病情,重則危及生命。

即使白天病人的病情可以良好地控製,夜間也會有47.6%呈現明顯缺氧。

遭遇的第一項睡眠問題是呼吸量不足,就是夜間通氣量過低症。程度較輕者,可能隻是在REM睡眠時,血氧下降。程度較嚴重者,有可能睡眠期間全程嚴重缺氧,會造成睡眠質量不高。因為夜間缺氧與二氧化碳上升,醒來時感覺頭痛。

處理:通常在睡眠期間先給予氧氣吸入,若無法改善夜間缺氧,或者因為血液中二氧化碳太高,經常訴說睡醒後頭痛,則可考慮給予呼吸中樞之刺激劑。

遭遇的第二項睡眠問題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稱之為合並症候群。通常合並症候群病人的夜間缺氧、肺高壓、肺心症、高血壓的機會,比一般單純COPD的個案高出許多。

遭遇的第三項睡眠問題是合並有哮喘症,也可以說是慢性阻塞性合並有哮喘成分。由於哮喘症病人有一半以上的機會在夜間發作,因此這種病人睡眠期間容易有哮鳴的呼吸聲音,也容易夜間咳嗽,影響睡眠質量。

遭遇的第四項問題是失眠,病人或由於呼吸不全、缺氧,或夜間咳嗽、喘鳴,或支氣管擴張劑的使用,往往不易入眠,入眠之後也容易醒。在瀕臨呼吸衰竭狀況時,有時給予過度的鎮靜安眠藥物,病人就因此衰竭。但是不給予鎮靜安眠藥物,病人也會持續失眠,終至疲乏而衰竭。臨床醫師有時麵臨左右兩難,原則上,雖不禁絕安眠藥物之使用,但是使用時以短效藥物為宜,使用期間,最好給予血氧計監測,必要時睡眠中使用氧氣,以避免夜間血氧飽和度過度下降。

8、睡眠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可能發生呼吸失調,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據統計,美國每年在夜間約有200000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37500人發生猝死,其中約88%的猝死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20%的心肌梗死、15%的心髒性猝死發生在午夜至早晨6點之間。每個心血管疾病患者關注自己睡眠時的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1)冠心病

對冠心病患者來說,平臥位冠脈回流增加,纖維蛋白溶解係統和血栓形成係統調節異常,血氧飽和度降低和SWS中的低血壓都可以增加左心室舒張末壓和容積,這些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急症的發生率。

提高血氧含量可以有效地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

(2)心髒突發

在睡眠向覺醒的轉變過程中,心電的穩定性突然打破,使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有學者報道1例14歲的男孩被一較大的聲音刺激驚醒後,發生了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用心得安治療後轉複,說明其交感神經活動增強。

(3)心律失常

在夢中發生的恐懼通常伴有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出汗、血壓驟升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一些學者認為,有57%的夢出現生氣和恐懼的情緒,而這些情緒與清醒時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相關。因此,精神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猝死的急性危險因素,REM和夢可能促發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4)高血壓的晝夜波動

正常血壓呈明顯的晝夜波動,波動曲線類似長柄勺。血壓在夜間2~3時處於最低穀,淩晨血壓急劇上升,白晝基本上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多數人有雙峰(6~8時和下午4~6時),下午6點後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高血壓患者的晝夜波動曲線也相類似,但整體水平較高,波動幅度也較大。一些研究認為,血壓晝夜節律消失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腦猝中。

(5)心力衰竭

心衰患者的睡眠高度紊亂,容易被喚醒,而且睡眠階段的變化也增加。在睡眠中,其呼吸被顯著抑製,由於呼吸中樞的供血不足,通常表現為Cheyne - StoKes呼吸,這些改變導致心髒功能受損。左心衰患者等於夜間入睡後1~2小時突感胸悶氣急而被迫坐起(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心衰患者的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與死亡率的增高有高度的相關性。對睡眠進行監測,以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夜間自主神經活動狀態,有助於疾病的早期預防、診斷和治療,降低猝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