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睡眠與疾病篇(1)(1 / 2)

1、少眠的危害

(1)容顏先衰

女性少眠會表現出皮膚粗糙、暗淡、皺紋、黑眼圈、眼袋、眼部浮腫,內分泌失調,還會誘發內在因素,損害容顏。男性會因少眠早生華發,過早過多脫發。睡眠不足與人的衰老息息相關。

(2)工作受挫

長期少眠會常常感到胸悶氣短、渾身無力、興奮與抑製失調,入睡後很容易醒,記憶力減退,完成工作總是精力不夠,誘發心態變化:歎氣、嫉妒,影響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無法正常地投入工作,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

(3)心理變異

長期少眠的人,往往易怒、好發脾氣、精神緊張、猜疑心重、情緒低落,對待周圍的人漠不關心,疑心重重,對家庭少了一份責任,對親人也少了一份情。少眠造成許多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提前到來。

(4)誘發疾病

與每天睡眠8小時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更易患心髒病。研究人員曾對71000多名美國女護士進行了問卷式調查,研究人員讓她們回答了有關睡眠習慣的問題。當時,她們沒有患心髒病。10年後,研究人員共發現934人患了心髒病,其中有271人死亡。除了打鼾、吸煙和體質指數等因素外,發現與每天睡眠8小時的女性相比,每天睡眠時間5個小時以下的女性患心髒病的危險會增加45%,睡眠時間為6小時和7小時的女性患心髒病的危險分別增加18%和9%。少眠還誘發高血壓、消化係統疾病。

2、睡覺為什麼會流口水?

“口水”就是唾液。人體口腔內有很多腺體,例如舌下腺、頜下腺、唾液腺、腮腺等,其中唾液腺日夜不停地分泌大量唾液,並通過細小管道直接進入口腔。

一般說來,3~4個月的嬰兒由於飲食中逐漸補充了含澱粉的食物,所以口水的分泌量就大大增加。但是,此時寶寶之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較淺,閉唇與吞咽動作也不協調,所以口水便會往外流。嬰兒到了7~8個月後,因為正在萌出的牙齒對口腔內神經的刺激,唾液大量分泌,這時口水就會更多。寶寶逐漸長大之後,唾液分泌的調節功能和吞咽功能漸趨完善,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消失。因此,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口水過多伴有哭鬧,要去檢查口腔舌部是否有炎症或潰瘍。

成年人睡眠時為什麼也流口水呢?

患有神經官能症或其他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疾病患者,副交感神經活動相對亢進,胃腸蠕動加強,唾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增加,如果口腔有炎症,黏膜潰瘍、舌炎等疾患,由於慢性炎症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或缺牙均可導致流口水。睡眠時由於體位的關係,側身睡、頭偏向一側,唾液分泌旺盛者容易流口水。口水較少不是病,不必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成年人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常見於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濕停留、脾胃濕熱或胃裏存食下降、胃熱上蒸,即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如果口水流得多,可到正規醫院去檢查,針對流口水的原發疾病予以治療,例如神經官能症、口腔炎症等。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後不要立即就寢,晚飯不要吃得過多或過多食用油膩、粘糯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養成飯後漱口、睡前刷牙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以減少口腔內炎症的發生。

3、打鼾是怎麼回事?

進入睡眠狀態呼吸時,就會發出打鼾的聲音,稱為打鼾或打呼。據統計,三成以上的成年人睡覺時打鼾,其中男性占75%。打鼾輕者會造成大腦缺氧,影響睡眠質量,重者可能造成睡眠窒息,威脅生命。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25%的英國夫妻“性”福毀於打鼾,80%的夫妻因此而分房,一半夫妻曾因此吵架。據說在遠古時代,成年男子靠如雷的鼾聲來嚇走野獸、保護家人,會打鼾者受到女性喜愛。到了現代社會,打鼾可就有百害而無一利了。

打鼾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原因是打鼾者的氣道比正常人狹窄,體形較胖的人、年長者以及某些內分泌不正常引起腺體腫大的人,打鼾者嚴重時氣道可以完全阻塞,發生呼吸暫停。呼吸暫停時氣體不能進入肺部,造成體內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可導致高血壓、心髒病、心律失常、腦血管意外、糖尿病、腎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疾病。診斷打鼾是不是疾病的標準是,睡眠呼吸暫停10秒以上,每晚打打停停、停停打打達30次以上就構成疾病。

打鼾所致疾病令人不悅,因此形形色色的防打鼾用品應運而生。防治打鼾的產品不少,如有用半透明矽膠複合材料製成的“鼻夾子”,適用於各種鼻孔,有“止鼾膠布”封閉嘴巴能使舌根上抬,進而促進呼吸暢通,市上還可買到一種治療打鼾的床單和枕頭,方法是用內藏的電子探測器,發現和刺激打鼾者發出的噪音並微微振動,使打鼾者中止打鼾。藥店裏還有一種用品,是給打鼾者配偶準備的—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