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讓寶寶呼吸到更多新鮮空氣
獨睡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父母呼吸的是上層的新鮮空氣,留給寶寶的,是父母呼出的空氣,這有害孩子的生長發育。
15、培養孩子獨睡的最佳年齡
3~5歲是培養寶寶獨睡的最佳年齡
外國的家庭教育提倡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剛出生就把仍在繈褓中的寶寶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這時大多是“同屋不同床”。等寶寶長到3歲左右,再和寶寶分屋而睡,即真正意義上的“獨睡”。而在我國,剛有了小寶寶,往往先將他們放在父母的大床上,以便哭鬧時能夠及時照應。父母的理由是:寶寶太小時,如果不和自己一起睡,就和父母不“親”,即心理學所說的良好“依戀關係”的形成。其實,隻要掌握寶寶的睡眠規律,並對寶寶的行為表現予以科學地回應,即使不同床睡,也能形成良好的依戀關係。
16、怎樣養成孩子獨睡的習慣?
父母不要急於求成地馬上要求孩子獨睡成功,要配合孩子慢慢過度,讓他心甘情願地獨睡。
(1)告訴孩子獨睡是長大了
剛剛要求孩子獨睡時,孩子通常會有想法:爸媽不再愛我了。這時父母就要跟孩子解釋清楚:分開睡是長大了,大孩子要勇敢。
(2)優質環境伴寶寶獨睡
讓孩子有個安靜、舒適的睡眠場所。睡覺的房間可以粉刷成藍色,或者柔和的黃色,藍色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黃色代表溫暖。這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動手布置他的小床,擺放一些可愛的玩具,讓孩子對自己的小床有種新鮮感。
被褥不要太軟,透氣性要好。室內溫度最好在20℃左右,要保證空氣流通。孩子的枕頭也不要太過柔軟,以免把臉埋在枕頭裏造成呼吸困難。
還可以帶他參觀其他小朋友獨睡的床,讓他覺得和別人一樣。
(3)睡前準備讓孩子更易入睡
在孩子分床的最初階段,父母要比平時更多地關心和愛撫孩子,注意寶寶。在睡前至少1小時內,就不宜讓孩子有大量、興奮的活動了,這個時候需要讓孩子逐漸安靜下來,要不然比較難入睡。入睡時,要讓他自己躺在床上入睡,而不是抱在懷裏,等哄著了再放到床上。
先做一些常規的睡前準備工作,如刷牙、上廁所、脫衣服等,孩子也因此而做好了睡覺的心理準備。然後播放一些柔和的輕音樂或催眠曲,讓孩子自己選擇臨睡前要看的書或要講的故事。入睡前應將燈光調暗,待孩子睡著後再關燈。
夜裏常去照料,看看孩子有沒有踢被子,睡姿是不是正確等。
(4)要及時鼓勵孩子獨睡
第二天起床時,要記得及時說些鼓勵的話,比如“你昨天的表現很好,媽媽喜歡能自己睡覺的孩子”“孩子太棒了”之類,以強化孩子的獨立心理和行為,減少孩子由於最初分床帶來的孤寂情緒。
17、三種行為妨礙獨睡習慣養成
(1)在睡前談論不合宜話題
父母要注意創造良好的睡眠氣氛,不宜發脾氣,也不宜談論令孩子不愉快的話題,比如說"今天又做錯什麼事情"之類的。
(2)過分親昵讓孩子"吃醋"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當著孩子的麵表現出過分的親昵,以免孩子產生忌妒,讓他認為大人是因為自己礙事才要求分開睡的。
(3)父母“心太軟”
獨睡的最初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孩子的堅持和適應,同時更需要父母的堅持。獨睡是種習慣,隻要用適當的方法堅持,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形成。但有的父母分床後一見孩子哭鬧,就堅持不下去了,讓孩子又回來和自己睡。這樣的父母往往太溺愛孩子,下不了決心。隻有持之以恒,好習慣才可能日趨鞏固哦。
隻要在以上幾個環節多加注意,相信您的孩子完全可以順利渡過“獨睡”階段,並且愛上獨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