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齡與睡眠有關係嗎?
從兒童期到老年期,睡眠的時間和質量都在變化。足月新生兒的REM睡眠時間隻占整個睡眠時間的50%;2歲時的REM睡眠時間降到總睡眠時間的30%~35%;10歲的隻占25%;青春期以後約為20%,以後大致穩定在這個水平,直到70歲以前很少再有改變。因此,REM睡眠的時間由出生時的8小時左右降到青春發育期及稍後的1.5~1.75小時。
睡眠時間(NREM睡眠Ⅲ、期)從童年到老年也慢慢減少,60歲以後基本上沒有NREM第Ⅳ期睡眠。這種情況與晚間自發醒來的次數增多有關。研究發現,70歲的老年人比20歲的青年人夜間醒來的次數要多 6.5倍。
睡眠時間從童年到老年慢慢地減少,但NREM睡眠的Ⅰ、Ⅱ期卻逐漸增多,這說明即使是健康人,年紀大了,睡眠的質量也會下降。
嬰幼兒期是整個機體,特別是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腦力和體力活動都十分活躍,而這時正是睡眠量最大,REM睡眠時間最長的時期。老年期腦力和體力活動都減少,睡眠量明顯少於正常兒童。
2、寶寶睡眠最重要
睡眠對於兒童十分重要,每個孩子每天應該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1)睡眠時間:年齡越小,一天的睡眠時間越多。新生兒每天睡20小時,2~5個月的嬰兒一天睡17~18小時,6~12個月一天睡14~15小時,1~3歲需12~13小時,3~7歲減少到10~12小時,7歲以上9~10小時。新生兒一天睡的次數很多,可以說吃飽了就睡;6~12個月的嬰兒一天睡2~4次;1~2歲時,白天睡l~2次;2歲以上的幼兒白天僅午睡1次。每個孩子一天要睡多少時間有很大的差異,隻要孩子白天活動時精力充沛,不感疲勞,吃飯時津津有味,體重、身高按正常速率增加,即使與別的孩子相比睡的時間少一些,還是可認為睡眠充足。
(2)睡眠的環境:要為孩子的睡眠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臥室要安靜,光線不能太亮,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光壓力。光壓力會使嬰幼兒表現躁動不安、情緒不寧,難於入睡。會使孩子的睡眠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且易於驚醒。持續不斷的光線對眼睛的刺激,使眼睛和睫狀肌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極易造成嬰幼兒視網膜的損害,影響其視力的正常發育。臥室內溫度要適宜,睡時再放一點輕音樂則更易入睡。
(3)睡眠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養成搖、拍、晃的才入睡的壞習慣;更不應養成含乳頭、咬被子入睡的不良習慣。如果幼兒要求講一個故事再入睡,媽媽可以滿足這個要求,但故事情節應簡短,不要有刺激性;如果因怕黑暗要求開燈,可以開一盞小小的不太亮的燈,以消除其恐懼心理。要培養孩子獨自睡一小床或與家長分被睡,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
(4)減少刺激睡眠的因素:睡前不宜過度興奮。白天也不宜參加過度興奮的活動。睡前不應過饑過飽,被褥過暖、過厚,使小兒身體產熱難以散發,或蓋被過少,使小兒受涼。
3、能睡的孩子長得快
充足的睡眠,十分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俗話說:“睡得香,吃得飽,長得壯,”“能睡的孩子長得快。”人的身體長高需要兩種激素一起作用,一種激素是性激素,另一種是生長素。生長素在身體長高中起的作用更大。促使人體生長發育的“生長素”,隻有在睡眠時才大量分泌,生長激素一般是在孩子入睡後2~3小時內分泌最多,在熟睡階段保持著分泌的最大量。所以,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時要比醒時快3倍。因此睡眠很少的孩子,生長素分泌不足,所以一般個體較矮。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孩子,不但長得矮,智力發育也欠佳。因為,生長素的量和腦內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有直接關係,生長素分泌得多,腦內蛋白質合成的速度也加快,這有利於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係,所以也就有利於智力發展。法國一家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七八歲的小學生的成績與他們睡眠長短的關係很大,每晚睡眠少於8小時的學生,學習成績都較差。相比之下,每天睡眠達到10小時的孩子,76%成績中等,11%成績優良,僅有13%跟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