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睡眠還會因呼吸的減慢而使進入人體的氧氣減少,這就意味著心髒、血液循環和肺的負擔加重。
有不少常感到疲倦的人,並非感到有病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是睡眠過多引起的!睡眠過多為什麼會影響精神和體力呢?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循環減慢,供給大腦的養分和氧氣大為減少。睡眠過長,腦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因而活動能力減弱。睡眠過多,又使肌肉、筋絡組織的活動減少,肌肉從血液得到的氧氣和養分也少,所以就變得鬆弛無力,自然就感到疲倦。
所以過多的睡眠對人體有害無益應減少一些睡眠時間,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鍛煉,使入睡加快,睡眠加深,提高睡眠質量,消除疲乏無力的感覺。一些心理學家這樣解釋的:睡眠過多就如同吃得太飽一樣,是有害健康的。
充足的睡眠不完全在於數量,更重要在於睡眠的質量。
14、嗜睡也是病
有一句老話“前30年睡不醒,後30年睡不著”,它表述的是中老年人容易失眠,因此羨慕年輕人想睡就睡得著的情形。不過,生活中也有一些中老年人整天昏昏欲睡,似睡非睡,老睡不夠。有的人甚至一靜下來,或坐、或看書、或看電視時就不知不覺睡著了(並非疲勞過度),即使睡醒後,也打不起精神,人們也戲稱為"睡不醒"。"睡不醒"是病還是正常狀況呢?應該說是異常狀態,至少可以這樣說,這些中老年人的大腦供血、供氧不足,不能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產生腦功能障礙,從而出現昏昏欲睡、疲勞思睡的現象。
腦細胞活動量大,需要充分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在生理上,腦子的重量隻占體重的2%~3%,但它的血液供應量按比例算則占首位。有些中老年人患有頸椎肥大症或各種頸椎病,或患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萎縮、腦血栓等各種腦血管疾病,都可導致腦組織暫時性貧血或缺氧而發生病變,影響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就出現"睡不醒"的現象。因此如果睡眠的節奏開始失常,說明大腦機能衰退,腦的老化改變了睡眠的節奏。
如果在五六十歲,睡眠節奏就開始異常,就應懷疑是否由腦動脈硬化症引起的大腦病態老化,應及時去醫院診斷或排除頸椎病或排除腦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患有慢性腎炎、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各種慢性病,這些疾病的影響,使得體內代謝性有毒物質不能順利排出體外,也會影響,大腦功能失調,出現“睡不醒”的現象。
及時到醫院檢查,及時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是治療嗜睡的最佳選擇。
15、你知道什麼是嗜睡症嗎?
嗜睡症是一種過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發作,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它可引起不可抑製性睡眠的發生。這些睡眠階段會經常發生,且易發生的時間往往不合時宜,例如:說話、吃飯或駕車時。但最常發生的是在不活動或單調、重複性活動階段。
嗜睡最初發生在15~30歲的年齡段,但也有的人出現嗜睡現象的時間比較早或比較晚。一旦出現嗜睡現象,可能會伴隨你終身。男女受影響的程度一樣。嗜睡常常被視為是沒休息好、生活不規律等,很難引起重視。
嗜睡的特點是:首先,白天睡眠過多或睡眠發作,睡眠發作不能用睡眠時間不足來解釋,清醒時達到完全覺醒狀態的過渡時間延長;其次,每天出現這種睡眠障礙,持續1個月以上或反複睡眠發作,引起明顯的苦惱或影響工作和家庭生活;再次,排除各種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白天嗜睡和發作性睡病外,嗜睡症的發病多與心理因素有關。嗜睡的最初症狀通常是白天感到很嚴重的睡意。
嗜睡症的治療多采用心理治療,去除與發病有關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精神刺激,幫助建立正常的生活規律。還可在醫生指導下給予小劑量的精神興奮藥物。
16、你知道夢遊症嗎?
人們對夢遊現象十分驚奇,由於對這種病的不了解,於是對夢遊產生了許多明顯的偏見。夢遊是一種病,醫學上稱為夢遊症(somnambulism)。夜晚入睡後離開床位,在未清醒的狀態下做出許多下意識的動作。夢遊者並非像瞎子一樣四處亂撞,其眼睛是半開或全睜著的,走路姿勢也與平時一樣。夢遊者很少做出超越常規的動作,也極少做出傷害性的進攻行為。夢遊者有時由於注意力分散偶爾會跌倒碰傷。常人不理解,認為不可隨便去喊醒夢遊者,以為夢遊者會因驚醒嚇瘋。事實上,夢遊者很難被喚醒,即使被喚醒了,也不會發瘋,隻是感到迷惑不解。還有人認為夢遊事實上是在做夢,心理學家已觀察到:夢遊往往發生在做夢很少的非快速眼動期。
夢遊者處在一種變異的意識狀態中,與周圍環境失去了聯係,生活在一個私人的世界裏,情緒有時會很激動,甚至會說一大堆的胡話,旁人很難聽懂他在講什麼東西。心理學家解釋,夢遊者在從事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往往是其壓抑的痛苦經曆的象征式重現。夢遊結束後,其對夢遊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