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睡眠障礙篇(1)(1 / 3)

1、睡眠障礙就是失眠嗎?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的異常及睡眠質的異常或在睡眠時發生某些臨床症狀,如睡眠減少或睡眠過多、夢遊症等,它不僅僅是指失眠。睡眠障礙多由疾病(如興奮、抑鬱、緊張、焦慮、恐懼、幻覺或妄想)的幹擾引起。正常人也可因生活習慣、環境的改變、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極度不穩定等情況,出現短暫的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以下幾種:

失眠(insomnia):表現為入眠困難或早醒,常伴有睡眠不深與多夢。失眠是常見的睡眠障礙。

睡眠過多(drowsiness):指睡眠時間過長,較正常睡眠時間增多數小時或長達數天。

夜驚(night terror):睡眠中突然驚醒,兩眼直視,表情緊張恐懼,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聲喊叫,騷動不安,發作曆時1~2分鍾,發作後又複入睡,晨醒後對發作不能回憶。夜驚一般在睡眠開始後15~30分鍾內出現。

夜遊(sleep - walKing):夜遊又稱夢遊症、睡行症。發作時患者從睡眠中突然起床,在未清醒的情況下,在床上爬動或下地走動,麵無表情,動作笨拙,走路不穩,喃喃自語,偶可見較複雜的動作如穿衣,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鍾,又複上床睡覺,晨醒後對發作過程完全遺忘。夢遊症多見於兒童、男性,兒童隨年齡的增長症狀逐漸消失,提示該症係中樞神經延緩成熟所致。

遺尿(functional euresis):指5歲以上的兒童仍不能控製排尿,在日間或夜間反複出現不自主地排尿。遺尿可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前者指從嬰兒期以來未建立排尿控製,家族中常有遺尿者;後者指一度能自行控製排尿,形成正常排尿習慣後,又出現遺尿。引起遺尿的因素很多,有遺傳因素:遺尿患者常在同一家族中發病,其發生率為20~50%;有睡眠機製障礙:異常的熟睡抑製了間腦排尿中樞的功能;有泌尿係統解剖或功能障礙:泌尿通路狹窄梗阻,膀胱發育變異,尿道感染,膀胱容量及內壓改變等均可引起遺尿;也有控製排尿的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發育遲緩。

夢魘(nightmare):睡眠時出現惡夢,夢中見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如被猛獸追趕,突然跌落懸崖等,因而呼叫呻吟,突然驚醒,醒後仍有短暫的意識模糊,情緒緊張、心悸、麵色蒼白或出冷汗等。對夢境中的內容能回憶片斷,發作後依然入睡。常由白天受到驚嚇,過度興奮或胸前受壓,呼吸道不暢,晚餐過飽引起胃部膨脹感等所致。夢魘多為暫時性的,一般不致帶來嚴重後果,但若夢魘為持續性的則常為精神疾病的症狀。

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指不可抗拒地突然發生的睡眠,並伴有猝倒症、睡眠癱瘓和入睡幻覺。睡眠發作時不能克製,在任何場合如吃飯、談話、工作、行走時均可突然發生。單調的工作、安靜的環境以及餐後更易發作。一般睡眠程度不深,易喚醒,但醒後又入睡。一天可發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持續時間一般為十餘分鍾。

還有罕見的Kleine - Levin綜合征,它是一種睡眠過度,在10~20歲發病,男性多見,每次持續數日至數周。發作時僅在進食與大小便時才醒來,進食量可多至正常水平的3倍以上,伴有激動、躁動不安等。

2、什麼是失眠?

失眠是一種持續時間相當長的睡眠的質和量都令人不滿意的狀態,表現為:入睡困難,睡不安穩,但噩夢頻頻,容易驚醒;早醒,醒後不能馬上入睡;醒後感到疲乏;雖能入睡,但睡眠質量差,自覺整夜未睡好。

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紊亂。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症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據統計,約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有的上床難以入睡已持續兩周以上或更長時間。

失眠,是由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幹擾因素引起的。出現一時的臥床難眠或間斷多醒、早醒等症狀,一般經過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調節,不須服用什麼安眠藥物,或偶服幾次安眠藥,於數日後可以自動恢複正常睡眠。

這不是失眠症,人們正常的睡眠功能是可以自行調節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出現短時間的失眠症狀,不奇怪,不可怕,不必急於服用安眠藥,可以通過自身調節恢複正常。醫學上對失眠症的診斷是:如果出現失眠持續時間兩周以上,並伴有頭暈脹痛、心慌心煩等症狀,明顯影響白天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時,才稱失眠症。

1994年7月製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診斷標準有4條:

(1)以睡眠障礙幾乎為惟一的症狀,其他症狀均繼發於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感覺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

(2)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生3次,並持續一個月以上。

(3)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活動效率下降,或防礙社會功能。

(4)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症狀的一部分。

國際通用標準:

睡眠潛伏期延長(超過30分鍾);

實際睡眠時間減少(每夜不足6.5小時);

覺醒時間增多(每夜在30分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