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開篇:趣話睡眠(1)(2 / 3)

(2)睡眠質量:半小時內入睡基本整夜不醒,或醒後能很快再入睡

上床半小時內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間斷多醒或早醒;不夢或少夢,不是多夢或噩夢;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環境幹擾、驚醒。這是對睡眠質量的要求。

(3)最佳睡眠時間:晚10點至晨6點

人類最佳睡眠時間應是晚上10點至清晨6點,老年人稍提前為晚9點至清晨5點,兒童為晚8點至清晨6點。這樣的睡眠時間符合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長期違反這個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的製約,而發生失眠現象。

5、睡眠的分期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睡眠時眼睛的活動出現兩種階段,一種為眼睛快速地來回運動,而另一種為眼球不活動或隻有很慢地浮動。事實上,在眼球運動方式不同的時候,腦電波和肌電圖也會有相應的變化。而且這兩種狀態所持續的時間也不相同,這樣就把睡眠時相分為非快速眼動相(NREM)和快速眼動相(REM)。所以說,人們總是處於清醒、REM和NREM睡眠期三種狀態之一。

根據睡眠程度的深淺,NREM期又進一步分為四個期:

I期:可以有翻身和輕微的眼動。成人清醒時的腦電波節律減少了一半,肌肉張力稍有減少。

II期:腦電圖呈現特征性變化,即紡錘形波(由額區和中央區測出,14~16赫茲),伴有慢波(少於4赫茲)少於20%。III和IV期睡眠統稱為慢波睡眠或深睡眠。

III期:睡眠的中慢波(少於4赫茲)的比例在20%~50%。

IV期:睡眠慢波大於50%,屬於深睡,不易被喚醒。

睡眠開始後5~10分鍾內,即由I期轉換為II期,大約1小時後,即進入了慢波睡眠。睡眠開始後60~90分鍾,進入了夢的世界—REM睡眠期,大部分夢境在這一期產生。這時,眼球在眼皮下麵不停地轉動,因此稱為快速眼動相睡眠或做夢睡眠。肌電圖記錄的肌肉活動明顯減弱或不存在,腦電波表現類似於清醒狀態。

REM和NREM循環出現,每晚4~6個循環。間斷出現較短暫的覺醒狀態。夜間的前1/3以慢波睡眠為主,而最後1/3則以REM為主。大部分時間(睡眠時間的50%~55%)處在II期睡眠。而REM期睡眠占睡眠時間的20%~25%。

上述睡眠形式是指正常成人。對於兒童和老年人,會出現不同形式的睡眠而且各時相所占比例也不同。比如新生兒睡眠中NREM和REM各占50%,到10歲時方達到成年人水平。

6、什麼叫睡眠的質量

睡眠的質量,是指睡眠的深度和快波睡眠占整夜睡眠的比例。睡眠的好壞除與時間有關外,還取決於睡眠的質量。

睡眠的深度是說正常的睡眠要求慢波睡眠的中睡和深睡,即Ⅲ、Ⅳ期的時間長些,因為這兩期睡眠最有利於全身功能的恢複,使人體獲得充分的休息。實驗證明,在慢波睡眠的淺睡期或中睡期醒來的人,幾乎都否認剛才沒有睡著覺;在深睡期醒來的人,大多數也隻是感到迷迷糊糊地睡了片刻;隻有在快波睡眠中醒來的人,才承認自己已睡著覺了,不過其中80%的人都述說正在做夢。至於快波睡眠,其所占的比例對睡眠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有人對誌願者做過一個實驗,當受試者一出現異相睡眠跡象時,立即把他喚醒,這樣一連幾個夜晚,受試者就出現了焦慮不安、思想渙散等症狀,與持續不眠者的情況相似。一般認為,快波睡眠占總睡眠時間的百分比新生兒為50%,嬰兒為40%,兒童為18.5%~25%,青少年為20%,成年為18.9%~22%,老年為15%。

若達不到睡眠“深度”和“比例”這兩項要求,即使時間睡夠了,也會反複醒來,亂夢紛紜,醒後仍不解乏,哈欠不斷,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所以,滿意、舒適的睡眠,既取決於睡眠的時間,也取決於睡眠的質量。

7、什麼時候睡眠最佳?

中國有句諺語:“早睡早起身體好。”

英國也有句諺語:“早睡早起使你健康、富裕和聰明。”幾乎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說法。早睡,早到幾點鍾睡才屬正常呢?有專家指出:晚上10點入睡和12點以後入睡,盡管同樣睡了8個小時,睡眠的效果是不同的,醒來之後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科學理論已經證實人類入睡的時間與人體的生物節律、自然節律有關。

人體在22~23點時,身體處於生物節律的低潮,人的深睡時間一般在夜裏十二時至淩晨三時,而人在睡後一個半小時進入深睡狀態。因此,睡眠的最佳時間應是21~22時。如果在21~22點睡覺,就會與生物節律相吻合,不僅有利於保持正常的生物節律,而且可以使身體得到理想的休息。而如果超過24點,生物節律又處於一個相對的高潮,就會給睡覺造成一定困難。如果能在21~22點睡覺,早晨5~6點起床較為合適。這是因為早晨5~6點是生物節律的一個高峰期,體溫上升,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